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缺少土豪的世界





這一篇 Youtube 是要了解中國社會結構很重要的捷徑,劉仲敬為了拖時間說得太委婉太引經據典了,我簡單解釋如下:劉提到中國自古是一個家族的社會,地方上影響力最大的就是這些在當地生存數百年的家族,就像在台灣也會出現林獻堂、辜振甫、陳中和這樣的家族。

在中國,家族的崛起原因更為複雜,仕紳,經商甚至靠武力崛起的案例都有!但是從蔣介石開始就傾全力去消滅這樣地方性的「土豪」,以便於中央單一體系的統治,到了共產黨就更徹底了!,不要說別廷芳傅伯翠劉文彩這樣省級的土豪,甚至到鄉鎮級的土豪也殺得乾乾淨淨。

在台灣小鄉鎮街上你到處可以看到「陳XX向你問好」,「林OO服務處」這樣的招牌,就算他掛 D 黨或 K 黨,可貴的是當地方民眾與上級政黨發生衝突時,台灣的選舉制度會逼使他們選擇以地方意見為優先考量,在中國,是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人存在的,一個村一個鄉只有一個勢力就是「黨」!

有沒有土豪的社會差距在哪裡?一個最好的對比,1875年起三年華北發生大旱災,又稱「丁戊奇荒」,當時江南的仕紳(土豪)自動發起救災活動,在大運河癱瘓的前提下把救災品從江浙送到河南、山西、陝西、河北等災區,極端對照是 : 到了 1960 年大饑荒時,這些仕紳(土豪)早已被滅光了,農民(包括土豪子孫)在自己鄉裡餓死大半,卻沒有人能打開糧倉。

我這幾年在中國,何其有幸,親身見證過兩次地方性的小型社會動亂,心得如下:

先參考一個最極端的案例 ~ 日本 311 海嘯,救援行動為什麼那麼有效率?關鍵在於政府跟民眾之間的互相信任,在動亂的過程中,災民完全相信政府提供的資訊。除此之外,我猜想扯到又長又厭煩的善後工作時,日本民間社團「土豪」例如山口組可能也幫了很大的忙。

反之,我在中國境內見到社會動亂最大潛在危機在於:平常不相信 CCTV 新聞聯播的農民根本不信政府提供的訊息!

政府要我撤退?一半以上不信!
政府要我不撤退?一半以上不信!
你說沒死人?一半以上不信!


這時沒有立法委員,沒有議員,沒有地方耆老,沒有資深記者來進行溝通,更沒有類似山口組、慈濟、義消、媽祖廟、扶輪社這類社團能進行地方小規模資金人力動員,我見過一個社會事件有一小段是 ~ 某次大型工安爆炸事件A鎮將居民撤到 30 公里外的B鎮,午餐時間到了!A鎮的幾個官員動員三輪車在街上買了上千份便當給災民吃,B鎮的民眾除了大賺一筆的飲食行業之外,多數冷眼旁觀的民眾一頭霧水,因為事先根本不知道A鎮鎮民要撤過來,反而在抱怨買不到便當。A鎮僱員忙到累死,從頭到尾沒有任何劉仲敬所稱的「土豪」插手幫忙。

反之,此時,如果出現帶著圖片的謠言?那散佈力量就遠遠超乎我們想像了!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大陸武統線上民調 85%網友喊打

我以前在台灣對此類新聞還有點不舒服,現在我反而笑笑以對了。



參考:Plurk 討論串 ~ 我們水裡幹百姓看翻船一個抗洪幹部的哀嘆:鄧文明 (2016-07-2)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蘇俄在中國 (2) 為什麼叫書記 ?



台灣人到了中國都會搞不清市委書記、縣委書記這職稱!等到你聽到市委書記比市長還大更是疑惑,在1912年開始的「中華民國」行政職稱裡「書記」是一個類似秘書、文書員的名詞,怎麼到這裡成了老大一把手了? 

這又要稍稍了解一下中共從蘇俄引進的行政體制,看一下上面這個圖,先看右邊兩塊政府(國家)與人民(社會)的關係,這兩塊理論跟西方差距不大,台灣人一看馬上就能理解,我賭台灣鄉民直覺會問一個問題:市長是誰選的?抱歉不是人民投票直選的,而是由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大會選的!不清楚喔?香港不就是一個最明顯的案例嗎?人民代表的來源請看這裡連結說明,實際上~你懂得! 

這張圖跟西方國家最大的不同在於~還有最左邊這一塊黨組織直接指揮政府!這點一定要稍稍了解一下國際共產黨史,蘇俄革命成功之後1919年3月就成立一個有別於蘇共政府的共產國際又名第三國際,發表《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正式對各國輸出共產主義,又稱輸出革命,這是一套由共產黨員執行的計劃,先有共產黨組織後有人民政府。

有一個案例最能理解,中共 1949 年已經在對岸成立解放台灣的「專案小組」,任命一個台灣省委書記舒同 (1905~1998),就像上面這張圖顯示,下轄專案小組行政、武裝軍力、紀委(監察)以及檯面下的潛伏台灣間諜網等部門,但還沒有台灣省長,因為台灣還沒攻下,人民代表還沒選出來。

回到這個黨組織,共產國際(第三國際)1921年在中國開第一次大會,選出領導人陳獨秀,這個領導人職稱就叫「書記」,問題來了,前面說過 1921 年算是北洋政府時代,「書記」明明是一個類似秘書、文書員的職稱。

第一個說法是當時在共產黨裡只能算 C 咖的農業專家毛澤東代表湖南省出席,擔任書記員的角色(毛到底有沒有到上海出席?至今說法不一),後來毛就把「書記」這名詞當老大了!這說法我在台灣聽過兩次,不過我後來問資深共產黨員的答案卻不是如此!毛當時確實是 C 咖,共產黨 1931 年在上海抄家被趕到江西瑞金時,毛的地位才大幅上升,因此 1921 年已經做完白紙黑字紀錄的名詞「書記」確實跟毛無關,而是跟陳獨秀有關,陳自稱「人民公僕」而將俄語翻譯過來的第一把手職位 секретар 命名為「書記」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國境內「書記」成了一個老大的代表名詞了,中國法庭內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法庭上有一個小咖的「書記員」自民國時代沿襲至今,形成對比。

 跟前述市長不一樣的。市委書記不是由人民代表選出來的,而是由黨組織部直接任命的,他才是對整個黨組織負責的人,市長呢?他是對下對人民負責的,所以市委書記被視為一把手,市長二把手。同理可推,省委書記一把手,省長二把手,總書記一把手,總理二把手。


我的經驗,看過以上的故事和組織是理解中國朋友邏輯的途徑,例如他們聽到過去 30 年民進黨崛起的故事,保證每一個人都問我:「外國有誰給民進黨錢?」,從他們聽起來 ~ 民進黨掌權極度類似第三國際/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蘇俄在中國 (1) 航空隊

以武漢為基地的蘇俄航空隊,中共的王明,周恩來當時也駐在武漢


在中國空閒時一大樂趣就是在這裡讀中共黨史,相對於國民黨、民進黨的柔性政黨,共產黨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黨,收集全中國的菁英所組成,你遇到相關問題時也會有很多的黨員可以為你解答,陪你討論,學習速度百倍於身在台灣,要看中共黨史時免不了會扯到民國史甚至清末史,去年馬英九接見了蘇聯航空志願隊後人,這個航空隊還曾經轟炸松山機場!引起廣大鄉民一頭霧水。

這非常有趣!代表著~我們的歷史課本在「反共抗俄」的前提下,選擇性陳述甚至撒謊

我找到高華教授的文章 "談談抗戰歷史的幾個問題" 寫的

1936年,陳立夫奉蔣之命和蘇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接觸,希望與蘇結成軍事同盟,“使日本知難而退”。蔣的這一舉動還有另一考慮:“使蘇俄不要乘中日戰爭而幫助中共”。但蘇不願和中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 
1937 年春,經鮑大使和王寵惠外長多次談判,雙方於 8 月 21 日在南京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的實際意義是蘇聯願向中國提供軍援。 1937-1939 年是蘇聯援華的高潮。蘇聯是這一階段最大的援華國家。抗戰爆發後,立法院院長孫科三次赴蘇,獲得了 2.5 億美元的軍事貸款,楊杰將軍任駐蘇大使,專門接洽軍火來華問題。蘇空軍援華計 1000 架飛機,2000 名飛行員,500 名蘇聯軍事顧問活躍在中國幾個戰區,並通過從阿拉木圖(哈薩克城市)-迪化(烏魯木齊)-蘭州的戰略公路,援助中國大量的軍火。 
1939 年,蔣通過孫科向史達林請求,再派北伐時期蘇聯軍事總顧問加倫將軍來華。加倫將軍又名勃留赫爾,1930 年代初升任蘇聯元帥,是蘇聯遠東紅軍總司令,但孫科被告知:加倫是日本間諜,已被處死。當然,被強加在加倫將軍頭上的罪名是子虛烏有的。二戰爆發後,蘇聯對華援助逐漸減少, 1940 年後,蘇空軍飛行員和顧問陸續回國,對華軍援停止。

這件事有個背景是 1931 年 918 事變之後蔣介石希望拉攏蘇俄(雙方在 1927 年 412 清黨事件撕破臉)制衡日本,雙方在 1933 年復交,到了 1936, 1937 蘇俄也認為只有蔣介石還能抗日(蘇俄怕日本在東邊侵略蘇俄),他們背後扶植的中共尚未成型。

另外從蘇俄軍援事件看已經在蘇俄待 12 年,一度流落烏拉山的蔣經國何時返回中國的?1937 年 4 月。BJ4

在台灣標榜「反共抗俄」的中華民國絕口不提「1000架飛機,2000名飛行員,500名蘇聯軍事顧問」,只提 82 名飛行員 79 架飛機的美國飛虎隊,只能說中華民國辛苦了!後人也辛苦了。

在中國兩股最大的外來勢力是蘇俄和日本,日本勢力只有兩股高峰期一是 1895 年甲午戰爭到1919 年五四運動以及上一篇提過的 80 年代初,台灣對日本文化影響毫不陌生,這裡的日本風影響對台灣來說只能算小兒科,但是台灣陌生的蘇俄風格影響從 1919 年之後至今已經入腦入骨,無法抹去。這一篇算是開頭,以後會另專題介紹。


參考 :「正義之剣」-蘇聯援華空軍志願隊保衛中國天空的俄國人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談一下仇日的原因

2014 年在武夷山遇到抗日神劇開拍


小陳是我最常去一家咖啡廳的老闆,今年 27 歲,他持農村戶口,大專(相當於我們的三專)畢業後先到上海學習一陣子,然後回到縣城開咖啡店,你可以想像 30 年前在台灣小鎮開咖啡店的情景,在這樣咖啡沙漠經過慘烈的生存競爭後,他的咖啡店目前是全縣城活得最久的一家,我非常欣賞小陳對咖啡的執著,他整天研讀關於咖啡的文章,辛苦的積沙成塔後買下和一線城市同級的關鍵設備,吸引了整個縣裡最高端的客戶,除此之外,例如台商和廣東人喜歡他單純 / 容易相信人的個性,讓他的店成為外來人最喜歡的駐點。

有天,小陳外送後回到店裡臉色非常難看,我詢問才知道,他送十杯咖啡到台商工廠辦公室裡,發現原來台商點他的咖啡是........是 .........是給日本人喝的!

「你有認識日本人嗎?」我問小陳
「沒有」

小陳無法具體解釋原因他為什麼不高興,我想到的解釋就是前不久提過現在年輕人資訊的來源已經轉變成網路>電視>報紙了,我自己在中國境內跟著大家一起用微信、微博、偶而不小心看到抗日神劇,如果我不翻牆的話?那關於日本真的沒有半句好話!

喔!全日本只有一個正面人物叫做蒼井空。

這樣的環境下,小陳恨日本就像我小時後作文都主動寫「反共大陸,解救大陸同胞」一樣,成了一種天性了。

使用日本車和日本設備的名片印刷公司,在門口貼上這張

站在中國政府的角度為什麼要不斷的每天用 23 小時 59 分提醒民眾那段 70 年前的事情呢?

我觀察心得是~~只有一個解釋叫做「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中國在 1978 年以前是把整個西方當敵人的,有個真實故事是當年中國拍結婚照片是不能笑的!因為世界 2/3 的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者鐵蹄下,台灣還沒解放,不能笑!

1978 年的開放太突兀了,忽然間,美國人跟日本人都變成了朋友,台灣年輕一輩可能不知道在 1988 年蔣經國去世前,台灣跟日本關係有一段冰河期,有趣的是這段時間在鄧小平的引導下卻是中國跟日本的蜜月期,所以中國最大的長虹電視找東芝投資,中國現年 50 歲那一輩 80 年代初迷戀山口百惠,看日本經典電影《砂之器》、《望鄉》的時候,台灣電視上是絕對不准出現一句日語(除了巴格野鹿),不准出現日本文字更遑論日本歌的!等到李登輝上台鬆綁開來的時候,山口百惠已經退休了,台灣人看到的是松田聖子。

1980 年代的中國是千年來最開放的十年,跟美日變朋友,接著對台灣頻頻示好,在蔣經國的三不政策下,央視春晚上唱著憑空想像的《鼓浪嶼之波》(創作背景故事)對台灣充滿美好的憧憬,開放探親後在無數感性故事的背景下進入蜜月期,中國突然只剩越南這個小敵人了,民眾的怨念不得不轉向內政,這樣的背景下就出現了 1989 年的六四事件了。

深黯治國術的共產黨學到他們需要一個虛擬的敵人,於是日本人獲選了,1989 年 10 月起以曾經被中國教材忘記 25 年的「南京大屠殺」為主軸,激化雙方關係,1994 年千島湖事件開始,台灣 + 自稱 20 歲以前是日本人的李登輝成為另一個敵人稍稍分攤了對日本的仇視。

2005 年國共兩黨再次連線,到了 2008 年陳水扁下台,共產黨對台灣的敵視頓失重心,近幾年,我聽到一般小民談論台灣時,夜市、台北捷運、墾丁、鳳梨酥漸漸取代了政治話題。說真格的,一半歸功於大規模開放台灣觀光,另一半是本地媒體的仇視指數也降低了。

那民氣要引到那裡去?只好由日本 + 安倍晉三接收了。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中國政府機關的作息

地稅局人員,制服類似軍服


看過一篇關於經濟的文章批評過:

在中國能賺錢的十份工作,政府就包了八份,馬雲又拿走了一份,剩下的人在爭最後一份。

先別論銀行、證券、能源、交通運輸這些絕大多數都抓在老大哥手裡,舉個例子,在中國大陸考駕照收費 5000 人民幣,折合台幣 25000 元,全部國營沒有民營,我看到一大堆月收入 2500 元的年輕男女趕考,考一張駕照要花他兩個月薪水,卻從未有人嫌收費太貴,聽到台灣收費也只是「噢!」一聲,也沒有民代讓你去抱怨價格太貴,所能做的就是接受。

在地方上的社交場所~咖啡廳,我認識兩個中學女教師,一個是黨員,在公立學校教書沒當班主任(導師),另一個是私立學校教師也是科任老師,兩人的薪資都在 3000 元上下,不同點是公立那一位可以把每週的課挪在兩天裡,剩下三天可以不到校上班,時間多還可以去想辦法賺別的錢。私立那一位也是課任,薪資稍高,但是剩下時間卻不能離校。現在私立那一位也在準備要考公務人員當公立學校教師 .......

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級城市有更開闊的天地之外,越到內地越往三四線城市走,公務人員就成了最穩定的保障。


我這幾年跑公家機關頗有心得,首先,在台灣街上一看到肩上有花花泡泡類似「軍服」的人員那應該就是軍人了,但是在中國可不能這樣看,中國滿街都是肩上有花花泡泡制服,警察、公安局、城管、保安人員、國稅局、地稅局 ...... 都是類似的制服,反而是真正的軍人很難看到,我發現初到中國的菜鳥常被這一點迷惑 / 嚇到了。

這些公務人員上班時間早上 8:30~1200,下午 14:30~17:30,跟台灣不同的是中午休息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到了夏令時期更長達三小時!

模擬一下,8月20日最熱的時刻你去三線地級市公家機關辦事,12:00 時間一到沒辦完,櫃台手一揮 ~ 你下午再來,那你只能等到下午 15:00 才能再次排隊,這三小時裡櫃台大媽回家做飯去了,你來自 100 公里外的縣城,這時只能就地找個地方吃午餐,然後找一家咖啡廳玩手機耗時間。

前面提到的櫃台大媽回家做飯去了,她小學、初中、高中的小孩中午時間也可以離校回家吃飯或到校外覓食(我相信中國之大,很多私立高中必有特殊政策,我確定的是公立學校中午可以離校),我觀察中國的高中生高一高二晚上沒有冗長的補習課程,他們是高三6月7日高考(我們的大學聯考)前,會有一段長達數月類似日本忍者 / 海軍陸戰隊式的的磨練課程。

話題回到國企!

在北上廣深,公家機關和公立學校的動作不是重點,被台灣人忽略掉了!但是在二三四線城市,他們的作息卻深刻影響整個城市,很多民企老闆是國企出身的,國企就是他們的客戶或供應商,他明白中午那段時間也作不了什麼事,那只好跟進!

前不久有人提出要國企上班四天半的建議,在中國,我認為這是一項好建議,因為可以促進跨省性的旅遊。

至於國企上班內容的話,就以前面那個女老師的案例形容:雖然有保障,同酬不同工導致很多不公平,以後有空再聊!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全國統一的一首音樂

孔老夫子有句話叫「禮失而求諸野。」實在非常有道理!

四線的縣城是我認為最接近真正中國面貌和結構的地方,這裡也有年輕人外流的問題,也有鄰鄉農村或他省來租居的農民,但是自己擁有房屋,過著穩定三代同堂或二代同堂的住戶佔絕大多數,這些人不裝客氣,他們奮鬥求生、愛恨情仇、吃喝嫖賭的故事就每天在你身邊上演,結構跟台灣5萬人左右的小鎮類似。

從之前提到一篇人口的流動可以推知這些縣城近 20 年遇到農村人口湧入加上地方官員喜歡土地重劃(你懂的!),面積瞬間擴張了 5~10 倍,變得有點亂了,常聽說很多純樸的阿公、阿嬤一出門就迷路回不了家。

我以前租過一個小區很特別,他在鎮政府旁邊,鎮政府還保有計劃經濟時代留下來的擴音器,每天早上 8:00 和晚上 6:00 會用標準的北京腔報時,聲音不大,整個鎮可能只剩不到 10% 的人聽得到,包括我。

報時我能接受!不解的是擴音器常常播放一首我完全「陌生的音樂」。後來去農村,農村擴音器也常常聽到這首「陌生的音樂」

有次我上網找一位我尊敬的高華 (1954~2011) 教授的資料,才赫然發現~這「陌生的音樂」原來是一首哀樂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陝北這個革命根據地站穩了腳跟。但是就在這一年,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締造者——劉志丹同志,在一次戰鬥中不幸光榮犧牲。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給邊區的文藝工作者一個重要任務:迅速創作一首葬禮音樂,用於即將舉行的劉志丹同志追悼會上。於是,以“人民藝術家”馬可(1918-1976,享有世界聲譽的中國現代作曲家。。。。。。。。。創作組最後結合了兩首陝北民歌《繡荷包》與《珍珠倒捲簾》的主旋律,稍加修改,並將速度降為“極慢”,成為一首悽楚動人的管樂曲,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樂”。

我問一位中學教師,她說從小就是聽這一首,毛澤東、鄧小平也只能播這首,縣城、農村的擴音器播放是要讓更多的鄰居知道,過去弔唁一下。

縣城裡告別式開始時間一定選在清晨至少8:00以前,農村可能排在6:00甚至更早,這一點就跟台灣風俗民情完全不同了,原因是他們告別式結束後要趕中午時間到縣城裡的火葬場處理,考量交通因素之後,愈偏遠的農村告別式時間愈早,缺點就是周邊居民必須要天亮前就受到這類喪禮噪音干擾。告別式千篇一律必須用錄音設備播放這首《公祭劉志丹》。

縣城裡普遍相信民不與官鬥,而且公安、城管、以及可以一大串告密的機關、鄰居都在附近,最好不要惹麻煩。政府要我們怎麼做?我們就照辦

到了農村裡就常常有擦邊球的演出了, 2017年我暫時搬到屬於農村的新港城之後,有一天清晨不到 6:00 我聽到的不是《公祭劉志丹》而是我熟悉的台灣歌曲《針線情》,而且是用真人樂隊演奏的《針線情》。

我眼睛還沒睜開就忍不住開始思考~

「可以這樣跟政府對幹嗎?」
「政府會干涉嗎?」

等到樂隊演奏的《針線情》停下來之後,我隱隱約約又聽到錄音機播放的《公祭劉志丹》

喔!這一天我還沒睜開眼睛就上了一課了,新港城的拆遷戶通常是暴發戶,往生者或許已經指名要聽《針線情》這首歌,但是家人並未把政府規定的公祭音樂拿掉,最好的方法就是公祭音樂維持小聲播放,但另外找樂隊來達成往生者的心願,萬一政府上門找麻煩的話,嘿嘿!哀家可是從頭到尾按規定播放《公祭劉志丹》喔!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聊一下「狼性」

去年有個會計背景的台灣女同事來中國支援幾天,第一天我帶他到某銀行縣城支行辦事,在前往銀行的路上,女同事問我「你是理工背景的,怎麼辦妥這些繁瑣的財務專業事項?」,我很有自信的咳兩聲說:「美眉,我幹過採購、業務,優點就是了解人性,我的辦法就是先去跟行長 / 副行長做朋友,搞清楚行長的個性,讓他「感覺」我們的投資案對他的業績有多少好處,就算我不懂,他也會(用他的資源)幫我搞到懂!!!」

接著車抵達銀行,我劈頭先問黃行長在哪裡?客戶經理露出驚訝的表情說:你不曉得行長被XX銀行挖到漳州去了?瞬間我的地位下降了三級,原本可以在行長室邊喝茶邊聊天完成的工作,變成要到大廳乖乖領牌一關一關接受刁難,接下來幾天,女同事對我在車上所說的話一直抱持懷疑的態度。


經過初次到中國出差的女同事抱怨提醒,我才猛然想起四線城市縣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城市,在這裡假設人人是老鄉,人人都懂一切。

車站在哪裡?在偏遠的城區,沒有指示標示牌,不過這不重要!因為沒有人去車站搭,那要去哪裡?去A十字路口,等我到A十字路口,真的有車在排隊,但是沒有任何車牌!!!!
數萬人都知道往廈門的巴士不是在車站也不是在A十字路口搭,而是在某高中門口搭,但是沒有車牌更沒有標示來車時間,更細膩的問題如週六週日幾點會加開?奇怪每個鎮民都知道! 
往廈門、漳州也可以搭黑D(包車),怎麼叫車?我撥網路上的廣告卻是空號,但是每個人手機打開都知道要撥幾號! 
麵店可以看到四五種麵條,還有多種小菜,就是沒有價目表!一切由你自己跟老闆談!麵吃到一半,,,,,,, 看到隔壁桌叫煎餃 ,,,,,,, 我說怎麼有煎餃?老闆回答:「你又沒點!」 
某市的公司註冊表格 / 流程進行修改,就在行政大樓公佈一下,連代辦公司都不通知。(註:李克強上台後,厲行行政簡化,但是常常一年內多次簡化,對民企反徒增困擾)


這樣的環境下,再加上人與人之間無數的不信任,你要了解人家那一套潛規格,成本最低的方法不是學習,而是去交幾個靠譜的地頭蛇朋友,我才能體會在中國「哥兒們搶付帳」的道理。有個實際案例就是我住處的燈壞了,請小區(社區)的物業公司委託修護,第一次答案是廠商三天後來修,價格自付!一小時後我請地方富商出面,答案是立刻到場免費修護。小區誠實回答是第一次聽我無閩南腔的普通話可能是「北仔」(福建歧視江西、湖南、四川民工的專用詞)所以敷衍一下。

從銀行、搭車、修燈的案例,總結就是告訴我們要「靠關係」,要「建立好關係」。

我所見中國大多數年輕人其實個性很溫和的,只有少部分在一二線拼命的年輕人必須採更積極的策略或手段,他們才能在不友善的環境比別人用更短的時間、更少的成本達到目的,自然就會露出台灣老闆記憶中他們也玩過的「狼性」。


在美日歐先進國家,改進方法是有一個資訊開放的環境加上人之間的信任自然可以降低成本,而不是讓更多人玩起「狼性」的遊戲。

只能說~中國現在有些不友善的環境跟「狼性」,喚起了台灣 60, 70 歲老闆們那一段美好的回憶!!!!

套句跟我年齡相仿同事的名言:「都已經做人了,為什麼要做禽獸?」

參考文章 : 吳曉波 : 蒼狼終將消失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如何浪費水泥、磚塊、鋼鐵

農村常看到的土磚窯, 看似已廢棄, 白天停工, 晚上還是繼續運作供應磚塊


前不久寫了一篇「 中國有哪些批評人士?」,前北大教授夏業良原本應該也在榜上,不過他已經在 2014 年初流亡海外了,去年他到台灣演講提到一些數據如下:


中國生產和使用接近世界一半的煤炭、水泥、鐵礦石、鋼材。
消耗占世界總消耗量40%的鋁和銅。
2010 年中國興建了18億平方米住宅,中國混凝土消耗量突破18億噸,占世界混凝土總需求量的 55%,是美國混凝土消耗量的25倍。人均消費混凝土1,400公斤,而世界人均混凝土消耗為 300 公斤。
從 1995 年到 2015年 的 20 年裡,中國興建的住宅面積已接近 85 億平方米,可容納3億人居住。

從這數據看來就是近 20 年來中國推動了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絕後?)的土木工程,當然他必須解決 1995 年時幾億民眾的住房問題,解決之後卻留下了不同說法 10~30 億平方米的空房(包括商品房和安置房,可能不含難以估計的自建房),原因為何?

這個問題還是分城市和農村兩邊看,城市商品房過剩是政府跟建商聯手行銷的結果,政府劃地賣地優惠政策加上建商蓋房,然後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哄抬用暴利價格出售,這手段台灣不陌生,只不過台灣還缺了一個急著賣地的地方政府。

為什麼地方政府那麼喜歡賣地?原因在中國稅制!!!這一點值得以後專文介紹。不要叉開話題,先回到今天的重點。

農村對資源的浪費不輸城市,原因可就沒人介紹過,中國有句話很有道理「窮山惡水,潑婦刁民」,因為書念得少的農民不相信政府,因此更敢跟政府作對!

案例一:安置房

假設政府宣布你家這個 block 要拆,政府決定改建安置房(原住戶優先分配,剩餘外售),政府同時宣布昨天已經拍了衛星照片,將按照片上的面積 / 樓層 / 戶籍人口,代入公式後決定要付給你家多少補償金,如果在上海這種高文明地區,住戶了解甚麼是衛星照片,他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計算機算補償金。

近 20 年為了不知多少個工業區,常有農村遭到搬遷,集體遷移到政府蓋的安置房,70% 的農民在補償公式尚未公佈前,就開始增建樓房以圖拿更多的補償金,原先守法的 30% 農民在謠言滿天飛的情況下,也硬著頭皮開始增建樓房。忽然發現還有空地呢?也拿來蓋新房子,村委書記以及更高階的官員拉開嗓門告訴大家:已經拍衛星照片(農民一陣沉默,這是什麼東西啊?)了,不要蓋了!但是多數農民不收手,政府決定在路上設站管制磚塊 / 水泥讓農民無法取得建材搞增建,磚頭黑市價一下漲了五倍,農民還是要蓋!!!!我問農民,錢呢?反正先借再說!

台灣新聞很喜歡提中國農村的暴動,你真以為是為了自由、平等、博愛嗎?相信我,請從以上的案例推演,假如村委書記跑路,捲款潛逃,補償公式改變,無法取得磚塊。。。。。那才是農村動亂的真正原因

吁~~~

案例二:宅基地

這種案例最常發生在都市邊緣的農村,宅基地就是一個村集體擁有的土地,所謂「集體」是指仍保留農村戶口的村民,如何運用土地必許獲得集體通過。

這樣的土地最好的結局就是被開發商看上,讓村民爆富!最糟糕的結局就是被開路徵收,想必賠償金有限,怎麼辦呢?農民的辦法就是先在宅基地上蓋上大型建築的水泥骨架,讓政府不要看上這塊地,如果建商看上的話可以立刻敲掉水泥骨架,我懷疑有用嗎?政府官員嗤之以鼻,但是很奇怪大多數農民認為有用!

另外還有一點是:很多在各級城市打工的農民賺錢回家後第一件是就是蓋自建房,照理講沒錯!但是非常非常高的比例都淪為低使用率的鬼樓。



每次我從福建福州到廣東深圳的高速公路上經過,滿滿的廢耕地上蓋著風吹雨打多年的大型建築水泥骨架,想到背後的故事~官員和農民的不信任助長了高耗能現象,不禁啞然失笑。

夏教授提出數據一部分就是這樣發生的。



聊一下大洪水論



今年初總統大選前劉仲敬先生對台灣的預言使得他在台灣爆紅,在中國他是一個靠網路崛起,學問淵博,底子很硬的業餘歷史 .... 嗯......預言家好了,他的代表作品是「2017 大洪水論」 以及一本已經發行的書籍《民国纪事本末》(1911~1949),對台灣的預言只是提出大洪水論時必須推演的一個小枝節而已。

簡單說明 2017 大洪水論,可以引用劉自己說過的兩段話做為概述


大洪水是秦政和總體戰過度消耗組織資源的結果,具有能量守恆的可靠性。在沒有白起和秦始皇的情況下,不可能產生大洪水。

所有紅教(共產主義)國家都必然一路高歌 “從一個偉大勝利到另一個偉大勝利” 地走鋼絲,最後迎來大崩盤。 紅龍(中共)的這種意識形態,註定了紅龍就像是一群蝗蟲,在成熟的麥田中大吃大喝,麥田吃乾淨沒飛到新麥田上就會被餓死。 45年的滿洲,78年的人口紅利,就是紅龍面臨原有麥田吃完困境時新找到的麥田。而現在,貴國的人口紅利基本吃完,紅龍急需一塊新麥田,而最近最可能被貴國收入囊中的麥田就是港台。 紅龍要想存活,那麼勢必要吞下港台,用港台的麥田養活自己,但時間不等人,2030年前不完成吞下港臺的動作,就永遠不可能有機會了。因為根據貴國的人口結構,2030年是老齡化問題徹底爆發的時代,人口紅利完全變成人口負債。

劉是學醫出身的,有些用詞或許理工科的比學歷史的更能理解,"總體戰過度消耗組織資源"指的就是低效能的計劃經濟模式,所以統計顯示近 20 年中國耗用的水泥、磚塊、鋼鐵以及能量都遠遠超乎其他國家經驗值,動員式的高成長加上低效能勢必伴隨著呆帳以及各種資源的破壞,如果再加上資金外逃因素的話?來一場經濟危機絕對是無可避免的!請注意~我用無可避免四個字,偷偷的告訴大家,在中國境內,我認識的銀行行長,政府官員也都這麼想!只是~~~這場危機規模會有多大?


基於資訊不對稱因素,中國朋友對政府的信心大於台灣老友,2013 年以來兩個因素挑戰了眾人的信心,一是大家身邊的景氣確實變差了!最明顯的指標就是房價下跌(一線持平、二線小跌、三四線大跌),二是習近平架空了懂經濟的李克強採取策略明顯獨裁偏左(國進民退,更中央集權,效率勢必更低落,參考案例:國企大樓改革),讓高學歷人士質疑未來,民間發生的事大家(包括底層官員)都很清楚,這樣的環境下,有人提出大洪水論誘發的迴響遠遠超過 2001 年章家敦那一次,以及更早期李登輝提出的七塊論。

我一直記得上一篇秦暉教授的問題


像這樣「玫瑰色的美好社會,為什麼遇到朝代更替或宗教因素之類的社會動盪(如張獻忠之亂,太平天國之役)時,動盪的程度和人口死亡率會遠遠超過外國?」也就是說為什麼一旦失序,中國農民戰爭的慘烈程度會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先定義一下上一次的動亂是那一次?考量死亡人數,大躍進加上文革應該合算一次吧,在過去宋元明沒有的國際秩序箝制下,難道這樣大型動亂會來得如此頻繁嗎?

首先「這一群蝗蟲」規模遠比以前要大,加上劉仲敬看法是 1989 年之後中國打了近 30 年的順風球!國際上不仇視中共,內部策略方面:鄧小平的不稱霸,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把富人納進來當黨友),朱鎔基的扶植民企,對於延續共產黨的生息都是很正確的策略,但是最近十年明顯開了兩次倒車,一是胡錦濤的國進民退,壓縮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二就是習近平上台後背棄鄧小平的不稱霸政策,拉高民族主義跟美日叫板對抗!這兩個政策都是政府又親自插手玩起"總體戰過度消耗組織資源"。表面上民族主義快感的背後,真正看得懂戲的人心裡是很毛的。


我個人是認為人民幣貶值無可避免(最近拿手上的人民幣狂買偏遠各省紀念品),不跌就像畝產萬斤一樣違反基本常理了,中國說法叫逆天了,但是會不會出現劉仲敬筆下那麼慘的狀況?和西方社會比起來,中國有三個抑制崩潰的優點,一是資訊不對稱,二是 2006 取消農業稅讓這十年來農民還算聽話,三是城市居民愛財求穩,我持比劉保守的態度,等著戲吧。


配合這一篇:下一篇針對水泥、磚塊、鋼鐵的耗材低效能寫一篇

參考 : 假如洪水來臨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中國人怎麼看台灣?

我對一篇文章印象非常深刻~~~

姚人多寫過一篇他年輕時在高雄熱衷選舉活動,那次張俊雄選市長炒作氣氛達到空前,到了甚麼地方都是萬人空巷,激動的選民含淚點頭「這次一定選上!」,反觀國民黨競選總部那邊冷冷清清,根本沒甚麼動作,看起來就是「沒有人支持。」結果第二天,一開票~國民黨的票好像從天上從地底下冒出來一樣,開了好久才夾雜著張俊雄一票!

我看過後啞然失笑,這不就是我小時候記憶的翻版嗎?!也就是當時台灣絕大多數的選民是保守又沉默的。


現在中國大陸的結構也是這樣,保守又沉默的佔絕對大多數,以今年初的台灣大選為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知識份子大概都知道,到了四線縣城的上班族(大專畢,高中畢)大概只剩 20% 知道,知道了又怎樣?除非遇到我聊一下,否則也不會主動關心,所以參加帝吧的年輕人連蔡正元是那一黨都分不清!到了農村只剩大學畢的村委書記知道了,知識分子之外,學歷不超過高中(約 10.4 億人)汲汲于養兒育女、生活房貸、甚至吃飽議題的百姓而言,他(她)們完全沒有關心的動機。

PTT, FB, Youtube  網路上有些網友(我們稱的 426)關心台灣政治,有的可能是偏右偏藍的民國派(例如最近武漢大學這個案例),有些是另一端的毛左派,如果攤算在 13 億的中國民眾裡,比例會低得難以想像!回想一下姚人多那個故事,你是否就是那個含淚的選民?直覺眼前所見錯估了 426 的比例。

那絕大多數不關心政治的中國人對台灣印象如何?

他們對台灣的印象主要來自周杰倫、吳奇隆、小S、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吃不起茶葉蛋事件、瓊瑤,還有那個打架的國會。台灣有了過去幾十年累積的文化優勢,加上這幾年興起的台灣旅遊,保守族群對台灣抱持的觀點好奇 > 陌生 > 敵視,他們會機械性的提到兩岸未來要統一,請相信他們只是在背誦課文不是在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有一天黨找到毛主席談話資料告訴他們「支持台灣獨立」,這些人馬上會跟著背誦!!!!

寫這篇是希望以後遇到中國人,先想想他是毛左派嗎?是的話我贊成跟他筆戰。如果是個挖珊瑚的爛旅客的話,當然要懲罰他!

如果只是個普通人的話?沒有必要去跟他當敵人。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最了解中國的人?

我在中國累積的時間將近五年了,過去住過北京和江蘇,還有N次長途旅行的經驗,走了超過 20 省,敢喊話說在這 20 個省都有朋友當地陪,有了這樣的履歷,在 2008 年之前自以為很了解中國,回台後才發現自己對中國了解僅限於表面。

一直到 2013 年再次被外派,我願意接受外派的原因之一是:當時整個台灣被馬英九、陳雲林訪台、五龍治水、台商外移等事件搞得士氣全失,一副亡國在即的氣氛,我不相信中國像魔鬼終結者那麼了不起!我相信了解中國之後一定有對策,但是我很氣的是:很多偏綠的朋友,在這麼糟糕的時間點,執著於意識型態拒絕去了解中國。

2013 年之後有機會在縣城和農村蹲點,我一直在找「誰最了解中國?」黃仁宇講的只是概論,他的問題在於他沒有待過農村,費正清 (John Fairbank,1907~1991) 是我原本的答案,可惜他已經辭世,沒機會見識近 20 年的中國。這幾年我從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到處試著找解,2015 年我發現了目前最接近的答案,中國清華大學的秦暉教授,他是專攻秦漢史還能兼教清史,曾經當過紅衛兵下放農村超過十年的秦暉從「農民學」的角度解釋中國,在中國知名度甚高。

我認同秦暉教授模式,把十幾億中國人和上百個中國城市倒推三代,農民的故事就在這每一處土地上上演,而且上演了上千年。



秦暉先提一部 1994 年拍攝的電影《被告山槓爺》,劇情敘述政府的力量無法深入川西偏遠山區,當地的民事糾紛由地方鄉紳山槓爺負責仲裁,獲得全村共識的山槓爺用倫理的力量治理農村,跟過去千年來的農村自治模式極為類似。

秦教授要大家看這部電影,感受裡面的美景和農民單純的生活之後,秦教授提出的問題是:

像這樣「玫瑰色的美好社會,為什麼遇到朝代更替或宗教因素之類的社會動盪(如張獻忠之亂,太平天國之役)時,動盪的程度和人口死亡率會遠遠超過外國?」

也就是說為什麼一旦失序,中國農民戰爭的慘烈程度會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接下來秦暉教授的 30 堂課就在解答這個問題,這麼長的課程很難在這裡說清楚,我簡單歸納如下:


  1. 中國農村(皇帝-官僚-農民,農民包括地主與佃農)和西方農村(國王-貴族-農民)的基本模式不同。(前者官僚源自官派跟農民沒感情牽掛,做決定多採一次性博奕,貴族與農民必須世代相處,須採多次性博奕,一次性博奕就像旅遊景點商店,店家料準以後沒機會再見面,敢對你用地溝油,哄價格,多次博奕就像你樓下的美而美,要顧慮雙方必須常常交易)
  2. 民國的農村制度(自由買賣土地、土地稅制度、北方長工、南方佃農交租)甚至於大多數的農村地名都在宋朝定型。
  3. 上述(2)原本是公平制度,南宋出現官家可享「優免權」的制度,到了明朝甚至秀才就有「優免權」,使農村表面和諧,實際成為權力決定優劣的分配場。(一旦中舉,產無賦,身無傜,纏無稅,一荐鄉書,則奴碑十百倍,皆帶田而來。除了鞏固了官方的權力,更讓努力掙錢的平民地主淪為無權無勢族群,遑論佃農,一旦動亂,最有潛力成為資本主義種子的平民地主往往優先遭滅絕。
  4. 考證朝代末期現象不是出現大地主兼併小地主!而是地價下跌,農民拋荒。
  5. (3)提到具有「優免權」的地方人士統稱為鄉紳,反清復明連續劇誤導了民眾,實際上鄉紳的政治立場是偏向朝廷的,按台灣經驗,鄉紳是搞地方自治不可或缺的一環,蔣介石、馮玉祥、毛澤東卻都對鄉紳採取趕盡殺絕的策略,1949 年之後農村鄉紳(劉仲敬稱之為土豪)完全真空。(後果就是,一個完全沒有民間社團力量的社會,1960 年大饑荒時一個縣餓死十萬人,卻沒有任何人能打開糧倉


其中第三點,讀起來非常熟悉,中國朋友笑了,我也笑了,「優免權?」兩岸兄弟黨很愛玩這種遊戲,觀眾看到《被告山槓爺》裡的「玫瑰色的美好社會」實際上是蘊藏著重重危機。

秦教授在中國具有全國性的知名度,說話比較謹慎,不敢說何時會出現危機!不過最近有人提出了大洪水論,事件偶發性和國際因素都比較難以預測,內政部分可以先從秦暉的模式看時機是否成熟了?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在中國如何找資料?


到了中國大陸有一個困擾的問題,你到了全國每個城市賣的書都差不多,找不到這個城市地方史的書籍,原因在 2014 年服貿談判時郝明義先生已經提到了~


郝明義表示,政府在兩岸服貿協議談判過程中,將出版、印刷、書刊發行、書刊零售四個行業切割處理,但卻開放陸資的印刷、書刊發行、書刊零售三個行業直接進入台灣。
「全程黑箱作業,從未評估過產業界的聲音,加上協議條件完全不對等,未來將會影響台灣大眾權益。」 連署中呼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應該公開透明且逐條實質審查、逐條表決,聆聽民間的聲音,不應該唯黨意是從、站在民意的對立面。更要求政府,必須提出對等談判,為台灣出版上下游爭取對等且開放的配套措施。

黃義盛表示,中國大陸印刷業多屬國營事業,且在大陸從事印刷要有政府發的準印證,如今台灣卻對大陸開放。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他說,台灣印刷業者不是怕陸資的印刷廠進駐,「重點是有不平等的開放」。


簡單的說,中國方式是一條龍式的管理,資本最密集的「印刷」算是管制站,審稿未通過就無法進行印刷。

我以廈門為例,你能找到的廈門地方史書籍,作者可能是文史工作者,印刷單位我保證一定是黨企、國企或省企。手稿裡一些對政府不利的片段想也知道過不了這一關!

在中國境內還是有很多不願被刪內容的作者,那怎麼辦?

第一個方法是去找一些「自由派的國企」,例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南方周末出版社(這家算是全中國作風最前衛的,實際上他仍屬於共產黨廣東省委),這幾家比較敢打「擦邊球!」

如果不行!第二個辦法就是拿去香港或台灣出版,這已經流行超過 20 年了,最近一年的銅鑼灣事件從我來看是一種想達到「敲山震虎」作用,讓中國境內現在手上有稿件的作者們跟香港的出版商不敢再配合。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資訊來源呢?我發現資源最豐富的是中國的大學論文查詢系統,題目天南地北,可以找到很多你想像不到的敏感題目,這方面他們搞得比台灣還資本主義化,好的論文直接出版(免刪除敏感段落),絕大多數的論文採取付費查詢的方法。



例如我就查到了一篇福建某師範大學關於"福建省大躍進運動"的碩士論文全文,我才知道我熟悉的漳浦縣古雷鎮曾經搞起了「畝產 800 斤,戶戶六條豬」的口號,此時我的感受跟以前直覺的嘲笑完全不同,因為我認識部分的農民和他們的子孫!

對了!補充一下「吃地瓜配風沙」的古雷後續發展,古雷在 90 年代末從台灣引進白蘿蔔種,搭配特有的沙地種出全中國品質最佳的白蘿蔔專門外銷日本,另外引進鮑魚養殖技術(古雷是一個靠海的半島),養出的鮑魚在珠江三角洲市場價格勝過山東、閩北、廣東產的鮑魚,算是順利脫貧了。

一個很好的案例證明:民眾比地方政府聰明,地方政府又比中央政府聰明。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那一陣清史研究熱。。

1999 年天安門照片, 我拍的


2011 年也是辛亥革命百年的那一年,在中國各地出現了一陣民國熱以及清史研究熱,一百年前的 1911 年對兩者而言都是具有紀念性質的一年。

現今的中國對「民國熱」並不陌生,從網路工具出現,1999 年共產黨為了打擊李登輝的兩國論將孫中山像擺在天安門廣場幾個月,中國知識界就掀起了多陣「民國熱」,從台灣「懷日風」的經驗我們可以斷定~所謂「民國熱」算是精神寄託,實際是對現況的不滿。

這股「民國熱」在 2011 年達到最高潮,台灣(應該說 "民國")來的龍應台、楊照、張大春、白先勇也趁機趕上這股熱潮賺了不少。

另外中國有一群清史學者也兼研究北洋史或稱民國史,例如張鳴、袁偉時、馬勇、章立凡、楊天石等人,這些比較不會行銷的學者也趁著這一波「民國熱」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研究。

相對於大拜拜的「民國熱」,這一波清史學者提出的理論才是最值得注意的!我懷疑最近幾個月風靡 PTT 鄉民的劉仲敬提出的大洪水說法就部分參考這批學者。

我整理說法如下:

1860~1895 清朝採國家資本主義式的改革,跟民眾沒有關聯。( 1895 年日本有 6000 家民企,清朝卻沒有一家民企拿得上檯面。)

1895 簽下馬關條約,中國課本視為恥辱,社科院馬勇卻認為是改革的開始,現代說法就是外資看好中國政治信用,可以投資,接下來十年外資大量湧入(以鐵路為例,1895 年中國只有一條 9.7 公里的唐胥鐵路,1895~1911 年外資進入蓋了 9618 公里),民間企業家也開始出現。

1895 年起另一項變化是從日本經驗發現改革不是只有表面的槍堅砲利更包括制度,這一年起日本模式的君主立憲成為主流想法,持續了 16 年後,清廷眾官員、掌兵符的袁世凱、恩庇主義下的民間企業家必然都支持君主立憲制以維護自己最大的利益,那為什麼 1912 年卻由主張共和制滿腦子民族主義、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小撮知識青年」奪權呢?

因為 1908 年光緒、慈禧去世之後,漢滿兩邊無法維持原先的信任度,接手的載灃兄弟不信任漢人出現了一陣改革倒退潮,白話說法是民間的君主立憲支持者(富商)也都翻臉了,加上 1911 年通貨膨脹出現,被那一批滿腦子民族主義、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小撮知識青年」以驚人的速度瞬間奪權了,長遠來看,這批青年力量快速掌權,無法深入民間(後來被了解農民的毛澤東搶先深入民間),註定中華民國動盪的命運。

我聽過現場演講問答,有些學者一直認為開倒車的「新載灃」出現了!就看通貨膨脹何時配合。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中國高中的歷史課本

中國高中生的歷史課內容,我拍照放在 Plurk 可以連結看一下,內容太多我不做評論


在中國有段大家耳熟能詳的開場白: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積弱,人民窮困。到1949年,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為己任,堅持依靠自力更生,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著力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

這段話裡的用詞以及故事內容深深影響每個中國人,可以說已經崁入他們的寫作 DNA 裡,『1840 年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窮二白的面貌』。

1840 年是道光在位 30 年的第 19 年,一百年後的 1940 年 1 月 9 日,剛剛在 1938 年被史達林提拔取代王明 (1904~1974) 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毛澤東寫了一篇文章《新民主主義論》裡面把 1840 年訂為中國近代史的起始年,這篇文章的架構從此影響中國學術界及歷史教材至今,無人敢忤逆。


對於整個歷史教育我認為比較有意見的是教材中灌輸「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的部分,中國史觀是這四大發明傳到西方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造成了毛主席所說19 世紀還『一窮二白』的中國人卻流於阿Q式的自滿,最有名的案例是十幾年前《中國可以說不》這本書提到要向西方收 Licence fee。

不只「四大發明」是否真的是西方用的「四大發明」內容就有爭議,就算是!這邏輯上明顯也有問題,一百年後看台灣近五年的變化可以歸納成一個時期,假設未來人稱呼為A時期,最重要的必定是民心所向,加上當時國際環境搭配某一事件的偶發性,如果說 100 年後有人說沒有柯 P 的 Big Data 團隊就沒有A時期,沒有滅火器合唱團就沒有A時期,沒有太陽餅就沒有A時期?你能接受嗎?

在資訊不對稱時代,會出現文藝復興運動跟大航海時代那需要更大更深的民心底蘊和精神物質的需求,豈是這幾樣工藝就可以決定的!?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中國有哪些批評人士?



在台灣知名度最大的反共產黨人士莫過於跟台灣往來密切的王丹、袁紅冰、陳破空等人,對了!再加上總統大選前開始爆紅的劉仲敬。

如果我們只透過這些人評論來看中國的話?時間久了必定出現偏差!

首先王丹、袁紅冰、陳破空 ..... 這一類算是已經流亡海外的黑名單,已有多年時間無法返回中國境內,中共對他們採取「移開火種」的處理方式,就是說反正老子國土大!差不了你一個!我也不想跟你吵,任你謾罵抗議都沒關係,處理方法就是讓你的名字永遠不在 13 億人民前出現,老子就贏了!!!

進入中國國境之後,還有反對人士 (本地 26 朋友指導應該改為 "批評人士") 嗎?有的!

以台灣的民主化經驗,要從媒體裡找反對派 批評人士要分三層次:

1。電視
2。出版品(書、報紙)
3。網路

如果在台灣,一個政治新星出名可能一天就可以上這三層次的媒體,但是在中國這三者層次分明。


  1. 電視:這是老大哥的絕對稀有財,地方電視台也必須跟隨老大哥。處理方法是不可能出現反對人士的名字(除非判刑)!電視上常出現一些學財經、經濟的人士批評政府作為,這些人的批評僅限於政策不涉及體制,我不列為反對人士。
  2. 出版品:已有出版法的管制,江澤民時代算是比較寬鬆的(法輪功事件把此寬鬆政策遮蔽掉了),後面兩朝愈來愈緊。每一本書出版都要審稿,只要你會找,還是可以從研究性論文書籍找到很多對黨/政府不利的研究。
  3. 網路:不同之處,在於網路上的東家由黨中央換成了民間,即使是視訊公司為了市場也敢跟政府打擦邊球,被消音的教授作家可以到這裡把他的想法講出來。

中國的網路生態很有趣!中年人很多,因為中國 1953~1960 年出生那一輩命運坎坷,當文革小兵、上山下鄉、高失業率、 90 年代下崗都被他們遇上了,老了總是要找件事肯定自己,有很多這輩老魯蛇成為網路上的優秀作家。

下表是我整理的反對人士(或稱批評人士),必要條件是具有全國性的知名度,有出版書的經歷,而且曾經引起毛左派的反擊。



我整理的這張表,左上表格名單也就是從研究看出政府荒唐又敢開口批評的一群,暫分兩大族群:學法律的(跟台灣過去很像!)以及學歷史的。賀衛方許志永張雪忠張千帆都是學法的!周勇張鳴袁偉時章立凡是學清史的(學清史這批人的故事很有趣,值得另文介紹)。中共對待這些人要顧慮到國際觀瞻,對他們的容忍程度大於其他族群。

右上方的表格,楊天石、楊奎松、楊繼繩、曹樹基、秦暉、劉瑜這些人研究政治體制、黨史、民國史、大饑荒得到了對共產黨不利的結論,他們部分著作成為禁書,同時也遭到保守勢力的攻擊,但是跟上一族群不同點在他們懂得閉嘴不說話,楊奎松形容「走在河邊,隨時可能掉進水裡」,如果皇帝願意~~還是可以用「誅心」的名義把他們抓起來!

左下表格稱不上研究型學者,但是敢批評,這些人通常有他的獨特背景,超過 85 歲的資中筠當過毛澤東的英文秘書還管過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章詒和是名人之後,袁騰飛搞出了全國性的知名度,陳丹青拿外國護照。

相對起來,劉仲敬是最沒有靠山的,上次他自己說有機會流亡海外,話不是無中生有的!(註:此文發表幾天後劉先生果然流亡海外,這是我預測最準的一次!)

如果不屬於這些族群的話,斤兩不夠最好還是選擇不說話,去年底有個案例是:一個網路上的業餘作家傅志彬把多年連載作品拿到台灣出版隨即遭逮捕判刑。另一個年輕人沈勇平拍了影片【百年宪政】下場也是入獄。


上面名單裡最有名的賀衛方教授說過的:

有 2000 年專制的歷史,控制就是一切,控制已經嵌在每個人的 DNA 裡。

如果這樣看,反對人士只是必要的裝飾品。

1998 年起我認識過成百上千的朋友,從博士到不識字的農民都有,90%都跟我提到要統一台灣,深聊過,已脫離現有意識形態控制的朋友,我仔細想想不超過 10 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