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轉貼) 哈薩克之行

我2018年11月去中亞五國19天,動機是2015去過新疆之後決定再往西走,中亞五國差距很大實際上應該分為三個族群︰塔吉克是波斯人親伊朗,土庫曼, 烏茲別克是突厥系親土耳其,吉爾吉斯(柯孜克族)和哈薩克比較親俄。

今天話題就集中在最親俄的哈薩克,二戰期間蘇俄進行大撤退,最重要的兩個後方大城就是現在烏茲別克首都「麵包之城」塔什干以及哈薩克的「蘋果之城」阿拉木圖 Almaty,大量金髮俄羅斯人進駐這兩個城市,Almaty 白人比例一度高到 50%,戰爭期間勞動人力不足還引進烏克蘭移民、德國戰俘、日本戰俘、東北朝鮮族做為低端勞動人口。這幾天網路上 "暴民" 幾乎親一色哈薩克族,負面消息是其他族都躲起來了,實際上哈薩克的人種比我們想像複雜,到了中亞城市一定要去 Bazaar (傳統市場) 看一下,勞動人力大多是女性,另外 Google 一張哈薩克女排隊馬上一目了然。
1990年加盟國獨立後,烏土塔三國發動民族主義,從歷史裡找到自己的「國父」,將西里爾文字改為英文字母,變相驅逐俄羅斯人,把境內東正教徒降到5%以下,唯獨哈薩克不修改不驅逐,用活人當「國父」,白人比例我記得是20%, 所以哈薩克也是五國裡相對最開放,指標就是看伊斯蘭女人的頭巾,土庫曼是黑色,烏茲別克彩色,到了哈薩克 Almaty 已經不戴頭巾了。中亞五國獨立後剛好是伊朗何梅尼什葉派侵略性最強的時代,為了防止滲透有四國走向長期強人政治,吉爾吉斯走向兩黨政治反而最動盪,所以沿路所見︰支持強人政治者不在少數。
哈薩克地廣人稀,一望無際黑土平原沒人耕作,政府有政策吸引他國尤其中國哈薩克族返國工作,我在 Almaty 餐廳遇到一個會講中文的哈薩克族,他提到他不願領補貼、車輛、土地去耕作,或許這就是政策期望落差的一個案例,地廣人稀另一個影響 ~ 哈薩克都市生活型態類似美國西部,汽車是必須品!引發了這次的衝突。
台灣旅客到了哈薩克,除了見識廣大的導遊之外,地方上往往被誤解為中國人,因為台灣旅客太少,安排的行程比照中國旅客,我在哈薩克印象是「車隊」是一個很重要的社團,司機地位不錯,我遇到的司機(附照片) 他就是俄軍烏克蘭裔軍人退休後留在哈薩克工作,有趣的是新疆北疆阿勒泰地區車隊也是哈薩克人天下(2015 情況, 不保證現在)
昨天看到一則 YouTube 有個待過哈薩克的中國人說當地人可以持槍,這我不清楚,但是我確定的是可以持刀,中亞到處都有專賣店售刀,哈薩克的牛頭刀是藝術品,每個人身上都可以掏出刀子,早年維吾爾也是,維吾爾的英吉沙刀還是中亞最小的。
這次有人說有美國勢力介入,我所見比較表面,直覺是不可能,從歷史因素來看︰美國跟哈薩克這塊土地扯不上關係,宗教不通、語言不通、連字母都不通,當然《關鍵時刻》那些專家可以說美國30年前就培養了一批哈薩克相關專家要顛覆他。
中亞之行,烏茲別克城市比較集中讓我去了四個城市, 最大的哈薩克反而只去了阿拉木圖跟附近的恰倫大峽谷,要去其他城市太遠太難了,近年有一本郭麗敏寫的《歐亞之心》她真的把哈薩克走透透,不只是遊記,也略敘述了地方史,哈薩克產天然氣產油的西部在裏海北側,我相信那邊的人文完全不同於阿拉木圖,可惜沒有人去過。

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

國營大巴士的貓膩



提到我在中國四線縣城的生活,現在回顧說得好像不錯,實際上2013年我剛抵達時很難適應,用我們台灣的角度思考,你原來住台北市忽然被調到苗栗這樣大小的城鎮裡,總是有些不習慣吧!

再把鏡頭拉回福建,假日兩天我常常趁週五傍晚就趕快搭車「回」100公里外的廈門享受一下都市人的生活。 漳浦到廈門的交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大巴士票價35元,一種是黑D,說白了就是無牌計程車,包車的話200~250元,湊四人的話一人60元。

我第一次想搭大巴士去廈門網路上找不到行程表,百度地圖也找不到巴士站在哪裡,到了咖啡廳裡一問,五個人給我答案都一樣:「下午四點,漳浦一中門口」,接近下午四點,我半信半疑的到了他們說的地點。 

(奇怪!怎麼沒有路牌?)
(唯一可以讓我安心的是,也有很多類似要出遠門的人在等車)

 「去廈門在這裡等車嗎?」我忍不住問一個等車的人 

對方不說話,回我一個可比黃捷的白眼,我只好乖乖不出聲,不過16:00 大巴士果然出現,讓我安心上車,車上看到一個台灣早已絕跡的車掌小姐在收……現金!提醒一下,我根本沒有買票直接上車! 這部大巴士讓我很有親切感,因為它經營模式就是台灣早已絕跡的高速公路野雞車,現在有手機輔助,車掌小姐可以事先知道哪個交流道需要載客,到了廈門有五個下車點,你事先告訴車掌要在哪個點下車,第一次搭有點新鮮感,車掌也發了一張名片大小的時刻表,太好了!回程我就知道要怎麼搭了。

兩天後星期日傍晚,廈門朋友聽說我要搭大巴士,他義務載我去車站買票,這個車站外型和內部類似台灣的公路車站,要拿出身份證(我們用台胞證)買實名制車票,票價也是35元,我乖乖的照辦,行李還要過X光檢查。 

等我上了車,真是巧合!又是兩天前那個車掌,她第一眼看到我似乎有點生氣,我一頭霧水這…這…這…到底怎麼回事?大巴士一出車站約 500公尺(我稱為河邊)就停車接客,奇怪的是剛才巴士車站大概只有五人上車,到了這裡卻有 20 人上車,這時車掌瞪我一眼意思好像說

「挪!看到了吧!」

 媽的!聰明的我馬上就懂了! 這是一部縣營或市營甚至省營的大巴士,總之是公家的財產。我設定廈門車站到漳浦終點座標是從 0 到 100 公里,在 0 和 100 買票的錢就直接進了公家口袋了!司機和車掌其實不鼓勵也不喜歡!他們鼓勵你在 0.5 的地方上車 99.5 的地方下車,不買票直接和車掌用現金交易。

以這部車為例,河邊就是0.5,漳浦一中門口代表 99.5,這兩地沒有路牌但已經是大家的默契了,那這班車車站上5人,實際上後面可以再上35人,也就是說帳面上只賣了5張票,但後面車掌收了35人的票款~都是現金!再往下不需要我說明了吧! 

國營企業為什麼會賠錢,懂了吧!?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1999年舊文】北京雜談



筆者曾在 Discovery 頻道上看過一位美國女性社會研究者以5年的時間走遍了中國大江南北,從黑龍江到雲南,她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中國各地人文風俗的差異比起整個歐洲大陸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大家是否和筆者有相似的感想:從電視上看大陸人長得都差不多,差異到底在那裡呢?去年筆者有機會到中國大陸待了一段時間或多或少也有些心得,就以此篇幅來談談這個主題吧。 

首先從筆者最有心得的北京人開始,在此之前先談一下北京的地理歷史,北京的天然環境氣候乾燥,來自內蒙的風若遇到水氣有時真下起泥雨,地理方面,比台北大數倍的市區內沒有一條水量可比基隆河的河流,四周望去看不到任何一座山,等你乘車數小時好不容易看到了,卻也是雜草稀疏,寸「樹」不生的荒山,數百年來北京人以植樹造林來補救前述的不足,這點台北可真要學習人家,有個國營單位的牆上這麼寫著:「單位周圍不種樹,就不是黨的好幹部」。 

閒話休敘,北京最初在北宋時金人已有發展雛型,元初忽必烈自蒙古南下看上這片平地建城名曰「大都」,今北京重要的古蹟則多在接下來的明朝時完成,包括位於北京市正中央的地標紫禁城,在城北郊由開國武將徐達所建的長城,大家熟知的天壇以及較少耳聞的地壇、日壇、月壇。接下來的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位134年期間,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且無戰亂的時期,使他們可以好大喜功的修皇宮、立碑誌、封王侯,於是皇室蓋大皇宮如:翻修紫禁城、建圓明園、頤和園、雍和宮…..。王侯則在自家搞小皇宮,看過紅樓夢嗎?如果到了北京導遊帶你去大觀園(確有這地方)那這人就外行了,當初曹雪芹腦裡的藍圖是恭王府,從我的定義就是一個封做恭王的皇族叔伯搞的小皇宮。當時北京居民的組成就是這些整天溜鳥、喫茶的皇親國戚,以及從各省來北京靠手工藝、飯館、藥鋪、算命、雜役等討生活的漢人,有句話說「東富西貴,崇文窮宣武破」,意思是紫禁城兩邊富庶的東城、西城區也就是上述小皇宮所在,南邊崇文門、宣武門外住的則是靠一兩毛的毛利養活全家的外來移民,然而有名的同仁堂藥鋪,便宜坊、全聚德烤鴨,滿福樓、東來順涮羊肉,亨得利鐘錶店可都是發跡於此的! 

坦白說身為首都,數百年來北京的生活比起窮苦的中國還算是不錯的,因此樂觀的北京人生活步調悠閒全用嘴巴做事,聽過侯寶林或魏龍豪的相聲吧!?標準的京片子配合誇張的表情,你是否會覺得很假?在北京你身邊可是隨時都在上演這種戲碼,我在北京的胡同裡就看過這麼一幕:有個買西瓜的懷疑販子磅秤做假,兩人當場吵了起來,半小時後我再次經過….還在吵!旁邊還多了一些群眾,有人調停、有人發表評論、有人看熱鬧、我拍胸脯請您放心好了,就算鼻子頂在一起也沒有人會動手的。 

嘴巴的第二個任務是吃:在北京除了麥當勞跟肯德基很難找到像台北可一人用餐的快餐店或小吃店,滿街盡是須點菜的飯館,依北京人的作息表,晚餐可是7點到9點半間的一件大事,幾個好朋友一面用餐一面喝白乾(二鍋頭或五糧液),一面上演前述的相聲秀。在北京晚餐飯局落單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外地人每天下午就得忙著打電話湊桌,否則你一個人能吃下一隻烤鴨或一鍋涮羊肉嗎?更痛苦的是保証鄰桌一直盯著你看,搞不好還以你做下一局相聲的話題呢! 

嘴巴的第三個任務是八卦:這點台港的記者都得磕頭膜拜,有次筆者到一家國營福利社買電池,幾個大嬸興致勃勃的聊著誰家的媳婦如何如何,根本無視於客人的存在,當時筆者生平第一次上國營福利社,連如何拿貨付款都不會,只得去打斷她們的對話,或許是筆者一副老實相且一看就知道是外地人,結果是當我離開時;那個媳婦的一切除了電話號碼我都知道了。

有句話叫「京油子,衛嘴子,保定鎮的狗腿子」,意思是北京人說話處事最油滑,天津人最好辯,河北省首府保定則以出漢奸聞名。我談了這麼多北京人的嘴上功夫卻不談其他,因為我對北京人的結論和其他地方人的看法一樣:「光說不練」。京油子的優點則是親切好客及高文化水平,北京人有點像以往的眷村居民,因為好管閒事而拉近彼此的距離。其次,正因為是皇親國戚的後代,真可用臥虎藏龍來形容,一位住在陋巷裡的機場保安可以寫一帖「將進酒」送給你,高中畢的廚師卻可教你如何選石頭,授一課中國字的藝術,刻篆文印章當副業,一個計程車司機聽到你正要去天壇就要同你討論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最後不忘想託你買李敖的書……。 

北京和台北一樣:外來人口佔非常高的比例,從忽必烈到江澤民,沒有一個王朝的主人是在地人。首先從比例最高的東北人開始,照我聽到的說法:東北人大多是源自山東半島的漢族渡海移民與當地的滿族、朝鮮族混血而成,因此比起方頭大臉的山東人多了一份洋味道,看過清宮格格的畫像吧!皮膚白皙、細眼、高額頭、這就是三分像俄國人的滿人,台灣有半個現成的例子:胡茵夢。朝鮮族顧名思義和韓國人同種,上一輩同時會講韓語和普通話。

一般說來東北人和山東人個性相近,忠心耿直、民風剽悍、前者如張學良,後者有孫立人,再用以下二例說明:一位黑龍江美眉告訴她老爸她交了一個有錢的台灣男朋友,這位大叔聞訊拍桌大罵「妳知道那都是蔣介石搬走的黃金…..」。另一例是有次筆者和幾個東北人用餐時冒出一句「沙西米」,突然全桌動作暫停,用驚訝的表情問我「在台灣李登輝有教日語嗎?」,順便提醒一下這兩地人也是最仇日的,至今仍直呼鬼子而不名。北京的武警和保安幾乎是東北人的天下,歷年中南海的保鑣則非山東人不用。

武的方面看北方人,在文的方面可就是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天下了,從范仲淹、方孝儒、翁同龢到蔡元培、魯迅、胡適之、梁實秋、徐志摩、朱自清、周恩來乃至當紅的江澤民、胡錦濤都是,明清兩代進士這三省占70%,直到今天北京大學仍以江、浙人數量高居第一,照中國史專家費正清的說法是:這三省所在的長江三角洲是中國唯一不須和生存環境搏鬥的地方,人們比較有閒功夫讀書。

記得國中歷史課本上的周文王、秦始皇畫像嗎?當時覺得古人畫圖技術真差,那有人長這樣子的,面露兇光殺氣騰騰的鳳眼附著一個大眼袋,現在我確定那畫圖師傅的功夫沒話說,在北京到正統陜西菜或山西菜的餐廳用餐可讓您有如置身春秋戰國,因為這兩地也就是數千年前的中原。另一個記憶是小時候看黑白記錄片總覺得大陸女人長得不好看,圓臉、四肢肥短,裹著棉襖騎在腳踏車上令人捏一把冷汗,我可以保證那記錄片是在河南拍的,舉個代表人物:桌球女王鄧亞萍。有次我把一位具以上特徵的服務生認成河南人引起她不高興,然後她驕傲的說自己是來自內蒙的蒙古人,的確,蒙古人特徵也是一張大餅臉,比起俗俗的河南人多了一股草原兒女的豪氣及眼角的一份笑意。

除了蒙古人另一支常見的少數民族是來自新疆的維吾爾人,外表看來像是海珊或何梅尼身邊的白種人,男的在街上賣新疆烤羊肉(密度有如台北的鹽酥雞),高挑的維吾爾美女則在各夜總會做模特兒表演。談到美女可能很多人興緻都來了,有位世居北京 60 年觀察各地美女也一樣多年的先生告訴筆者,他的心得是中國有三個半美女產地:東北、江蘇、雲南,稱得上半個的則是西安,東北妞身材好,江蘇妹妹臉蛋漂亮,雲南姑娘則豔得讓你不敢正視,問我準不準?那只有請您自己去觀察了。 

中國大陸人力過剩相當嚴重,沿海內地差距懸殊,四川這個奇怪的窮內地卻有上億的人口,在成都大學畢業,分發國營單位一個月400元(人民幣/台幣=3.9),到深圳當飯館服務生卻可拿 800 元,到北京外商公司更可拿 1800 元以上。雖然沿海各地都有保護在地人的措施,但四川人您到那兒一抓都是一大把,四川人通常骨架小,一副機靈的小辣椒模樣,天生條件差但韌性強,在地人不願做的事保證有四川人願意接手,和四川人完全相反的是上海人和廣東人,這兩地居民不用普通話交談,且排擠外地人,上海阿拉除了嘴皮子之外還多了一份生意人的狡獪之氣,在北京常覺得「這麼好的商機怎麼沒有人想到?」,在上海則是「這種鬼主意他們都想得出來!」,廣東人給人的印象是滿腦子都是生意都是錢,似乎是香港人教的。 

聽大陸人談起奸商除了阿拉十之八九要扯到湖北人,有云「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但一說是湖北商人近年勢力沒落了,筆者無緣見識。而讓筆者有機會親身見識則是廈門人,台灣人走在北京街上就好像鞏俐走在台北街上,周圍馬上可以查覺您是外地人,這時有人操著閩南語來和您認老鄉,掏出名片寫著「台北市中山北路…..」,正當您想淚汪汪前,且慢且慢…..,先提一下你是基隆市北邊的彰化縣人看他有何反應?若他眉頭沒皺一下,只想快快找你到他公司喝茶,那這人鐵定是廈門騙子了,在北京就聽過有人因此遭到綁架勒索的事。

最後應該來談談大陸人是怎麼看台灣人的,一位年紀相仿的小姐直接問筆者:台灣的教科書有無抹黑大陸?

「好像說有位反共義士的媽媽吃草根….」我坦然回答
「喔!我們書上有張圖是一個穿山地服的姑娘站在阿里山上望著大陸流淚」 

然後是一陣尷尬的乾笑聲。老一輩對台灣的第一印象是阿里山,年輕一輩則是張惠妹,剛開放時單打獨鬥的台商素質普遍偏低,擺出的闊樣留給當地人不好的印象,近年則多是隨專業公司派駐的技術人員,年紀降低、素質提高,印象嗎?「還行!」台灣人在當地的故事不論是喜劇或悲劇,社會寫實片或感情戲,筆者倒有一籮筐不及備載,有機會再聊。 

在大陸大城市裡到處都有保安(警察),治安不錯,但出了城外就是另一個世界,沒有當地有力人士陪同切忌單獨行動,因為您的言談及穿著想必太醒目了,若遇到水平較差的人閃避為宜,更忌諱一對多以免被「林滴娟」了。若遇到知識份子首先還是得尊重別人,知識份子的共同點是民族自尊心都非常強烈,照台灣的說法就是「泛政治化」,聽到黃皮膚的空中小姐用英文交談都要嗟予喟嘆,無限上綱到「帝國主義刀俎我大好山河愚化我炎黃子孫關係國家民族世代興亡的千年春秋大業」。 

大陸近年來經濟的進步真讓有些人以為快「超英趕美」了而露驕兵之相,筆者的看法是蓋摩天大樓有錢就可以,但人民素質的提升卻不是一兩年就可以辦到的,中國的基礎科學有一定的根基,但在小細節上的「品質工程」仍有的拼,此外知識份子對一些資本主義的產物如:股市、浮動匯率、供需決定價格、景氣循環、顧客至上等認識仍相當模糊,瞭解這種事不是靠標語或靠書本教育,通常是在開放媒体,開放自由遷徙的環境下讓人民以TRY ERROR的方法學習的,想到這裡不知各位看官的預期看法如何?讓我們陪李先生一面戒急用忍一面繼續往下看吧。



註 : 這是 1999 年寫在前公司刊物上的文章,那家公司後來跟我不歡而散,最近尋獲這篇文章,不做任何修改,直接留下來做底稿吧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鄉下的共產黨員



拆遷戶小林算是我為了蓋工廠發放農村後最重要的朋友之一,小林曾經到地級市裡證券公司去上班半年又回到家鄉,昨晚他前證券公司總經理來訪,姑且稱他為賴總好了!賴總面子夠大,把鎮委書記,村委書記、鄉鎮武裝部長黨員全部湊一桌,可能桌上還有空位吧!他們想到鎮上還有一個台灣人,就找那個台灣人來一起晚餐

賴總提到好公司到縣城 (四線城市) 設點一定要用三種人 : 退伍軍人、紅二代、積極年輕人。如果你能同時具備三種身分?那保證你 35 歲前當地方總經理。 

這我一聽就懂了!出身農民家庭的小林只符合第三個條件,難怪他去漳州半年後摸摸鼻子又回來了,現在這桌上就一個案例。跟小林同齡的朋友小方符合三大條件。被派到隔壁縣去當證券公司設點籌備總經理。無憑恃的小林只能乞求小方給他機會去當助手。

今天晚餐跟著這些人學了很多共產黨基礎組織的事。共產黨鄉村結構很重要的一環是退伍軍人,這些退伍軍人共同特色是酒量好、體格好、忠誠度高,受過黨政、軍隊教育後回到家鄉後被任命為一大堆我聽不懂的職稱,中國沒有民意代表,沒有民選鎮長,這些退伍軍人成為縣城以下管理農村的基礎磐石。

如果用台灣思考模式想像這些人必然錯誤 ! 台灣的退伍軍人回到地方通常已 50 歲以上,跟地方脫節已久,且教育程度在社會上完全無優勢 ! 不易成為劉仲敬所稱的土豪 。

然而中國軍隊競爭激烈,許多退伍軍人回到農村正值壯年且教育程度偏高(跟村民比較)成為共產黨管理地方的骨幹,獲取地方情報的途徑。誰家賭博 ? 誰家婚嫁 ? 誰被戴綠帽? 誰生意破產 ? 誰搬去縣城 ? 誰兒子考上大學 ?每次像今天賴總來訪的這類聚餐時,就成了這些 PLA 校友們 (25~65歲都有) 交換訊息的平台。

鄉鎮武裝部長是我第一次聽到的頭銜,掌管民兵武器,民兵則聽任黨書記。村委書記是最低一層地方訊息的磐石,他們認真的話,有能力掌握自己責任區村內的每一則消息,村委書記告訴我,他可以從晚上各主要餐廳總開了幾桌了解鎮裡的景氣如何 ? 席間我問某一位村委書記,縣城裡正在傳某地有地下工廠在造假菸 (我從縣城裡某小學老師聽來的) ? 村委書記白眼一翻,他可以詳細回答我假菸出貨地點、日期以及各種原料來源 ! 不過他說白了,上面不聽的話一切都沒事 !真正關鍵在上級願不願意採用他們不好聽的數據。

跟這桌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忽然秒懂 2015年11月發生轟動的河北賈敬龍殺村委書記案,想像一下:當我桌上這些人跟黑社會結合要拆你房子搶你老婆的時候,賈敬龍唯一的辦法就是拿出射釘槍反擊了。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對接級別的概念



在中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對接級別」。兩個不同單位交流時默契是一定要由同級的官員互訪。遇到台商投資案時,那到底要由哪一級官員出面呢?那就看這個投資案的政治性意義以及投資開發區級別了! 

例如王永慶海滄案,由於時代意義、政治意義雙項加分可以直接找上鄧小平,郭台銘等級的投資案通常由省級政府出面,上市公司的投資大多由地級市 (約略我們的台中、高雄、新北)政府部門接待。小公司的投資直接找縣開發區管委會,這種管委會也隸屬共產黨行政,級別有高有低,高的等於縣級政府,低的等同鎮政府。

衍生的後續故事就是你在「對接級別」政府境內可以橫著走路,地方官員、公安、銀行行長、稅務人員、會計師、房地產商、土豪、KTV老闆、潛在供應商.....都會在官員引介下成為你的好朋友,有了這些人脈之後,只要你態度主動一點的話,每週好幾天可以在餐桌上跟前述朋友見面。萬一你出事了,例如車禍、外遇、跟當地人有衝突 ? 這些官員、公安、土豪們,保證兩肋插刀主動幫你忙。他們為何要幫你 ? 千萬不要以為是喝酒喝出來的兄弟情,真正原因為了地方上的 GDP%,以及是你跟你背後的公司有潛在利益

台商投資模式是群聚性的,一個開發區形成族群,僱用上千本地人,一個縣城市原先不敢想像的四星甚至五星飯店就靠外商來來往往的人流撐起來了。2011年起,中國來料加工體系呈現停滯了,反而是內需中資產業大量成長,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聽到了 ~ 外資開始撤退。

「惠台」是北京要拉攏台灣年輕人的政策,但是中國低下各級政府的腦袋不可能瞬間調適,什麼畫家?藝術家?設計師?還是告訴我妳能投資幾億才能跟我做朋友,這絕對不會是 GDP 官員腦袋裡的重點項目,近年來我看到很多台灣文青、婦女登陸開店,咖啡店、小吃、美工設計等,開店的程序是到縣工商局註冊,再取得衛生認可,這些同胞跟前述台商最大的不同在那裡 ? 在於妳根本沒有「對接級別」的官員可以罩妳,Money Talks!這些個體戶根本不是縣裡市裡的重點項目,也不會有官員、公安、銀行行長、土豪跳下來當妳的朋友 !

前不久我提到最近很多台灣人來中國開小店,正面效應讓我異鄉吃到正宗的大腸麵線、鍋燒意麵、飯糰等等,但是看到她們對中國的陌生,我忍不住想深究,是誰把妳騙來的? 我曾經被鄰居檢擧「行蹤可疑」,但是因為投資案夠大,就可以讓公安痛罵檢擧者。然而我看到這些故鄉女同胞遇到男慣竊時,地方視為常態根本不受理,就因為她們沒有「對接級別」,說白一點 ~ 沒有靠山。

 看到我敘述的叢林法則,想要登陸前請三思

茶葉蛋事件的歷史由來



2015年以後,很多年輕人對台灣的第一印象,不是周傑倫,不是林志玲,不是小虎隊,不是阿里山,不是台北101,不是墾丁,不是富士康,不是國會打架,不是李登輝....年輕人對台灣的第一印象毫無疑問是「茶葉蛋」 

2011年在台灣某一個生活性談話性節目裡,提醒大家一下,這是一個有線頻道30幾台的生活性而非50幾台的政治談話性節目,節目知名度低到趨近於零,在這樣一個冷門節目裡找來一個沒有人說得出名字的高教授說了一句「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然後這件事全台灣也沒人記得,接下來人、事、時、地、物就埋沒在錄影帶裡兩年。

2013 年廈門衛視意外發現這個片段,專程電話訪問這位高教授,高教授表示受到誤解,希望對方看清楚影片前後,廈門衛視還算理性,接下來也沒幾個人記得廈門衛視這次訪問。 

次年 2014 年台灣爆發太陽花反服貿運動,爆發時我正在中國境內安排某地級市委書記訪台,我印象非常深刻,太陽花事件對中國是一個很大的警鐘,證實過去國台辦系統對台灣的消息有誤,認真的共產黨認為他們過去對台灣了解不夠全面。接下來電視上出現了相當多的檢討節目,等這些熱潮過後,中央宣傳部刻意炒作「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這句話,這件事也從廈門衛視跟高教授兩人的事一下子跳升成為 14 億人跟 2300 萬人的宣傳戰爭。 

我身在中國境內感受最清楚,忘了是那一天,身邊每一個人都先丟下問候,改質問我「為何看不起我們,認為我們吃不起茶葉蛋?」,我要怎麼回應?天啊!當時我一頭霧水,等我搞清楚之後。我的回答是:

「如果是馬英九說的,國民黨說的,民進黨說的,某立法委員說的,那我真的很不好意思。但這只是某個不具知名度的『教授』說的!?...........」

其實我有點「罪不在我」的怨念,但是在全國與論煽動下,容易受傷的中國人根本聽不進我的解釋。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鄉下搭黑D遇到一個司機,意外發現我是台灣人之後,馬上就開始從「茶葉蛋」一路罵到武統台灣,我的應對方法是望著遠方,一眼都不看他,一句話都不回,直到下車,幸好我明顯比他壯一個等級,他也不敢亂來。不過從這件事讓我驚訝「茶葉蛋」事件熱度已經深入到農民生活了 !

從我來看,「茶葉蛋」事件是一次輿論演習,試想中宣部此舉就是把一隻無人注意的蚱蜢轉為大象,成為手上夠重量的武器,只是橫向比較起來,「茶葉蛋」事件的強度還不如對南韓的「薩德飛彈事件」以及對菲律賓的「南海事件」。 這件事也讓我上了一課,問題不再於我們以為的自我審查,以為低聲下氣凡是求和就能防止衝突,實際上只要中宣部決定要整你,理由絕對不是問題。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國企大樓的故事



2015 年,也就是習近平打貪那一年,我在省政府跟研究機構國企跑了3天,聽到習近平對國企改革真的是非常強硬偏左,影響深遠。

舉個例子,假設有個研究單位叫土木結構研究所,1958年成立(很敏感的年代,我發現很多研究機構都是大躍進運動時成立的),這些老單位有個天生的優勢就是位於都市最值錢的地段,我們台灣說法叫蛋黃區,到了2005年之後跟著都市重劃一起改建大樓,假設前述的土木結構研究所改建成土木大廈,原先的研究機構全部入駐面積可能只占一半。剩下一半面積成了手上的金雞母怎麼處理呢?江胡時代政策下容許官員彈性應用,租給業務上常常來往的影印店、文具行、禮品店、餐廳算是經濟學上最佳的選擇吧?在廣東甚至我看過租給 KTV。過剩的資源准許官員彈性應用讓大樓長官有了灰色收入,江澤民說的「悶聲發大財」就是這意思吧? 

打貪運動之後,2015年起習近平極左觀念的勢力明顯上升,出現的現象就是前述的「剩餘面積外租」全部遭到拔除!在習近平眼中這些也算是「貪腐收入」,拔除後下一步沒料到的是,大樓外面還有很多跟前述影印店、文具行、禮品店、餐廳上下游生態緊密結合的商店。也跟著一起垮台 !這些人想搬走另謀出路,也沒有競爭力。 

從台灣的說法就是把環繞土木結構研究所周邊衍生的商業生態系全部拔除! 剩下的辦公室空間怎麼辦?

「去租給正當經營的民間企業?」我提出疑問
「不行!我們現在不能做主!等上級分配。」長官說
「很多空面積等一年了,到現在還沒下文。」長官補了一句 

媽的!這不就是50年代農業合作社「統購統銷」的寫字樓版本嗎

另外車輛的改革。以一個我認識的某單位30部車剩 4 部,副廳級 (相當於縣長)以上的長官才能有車,其他人用車衹能找租車公司,而且只限上班時間。理論上似乎可行,實務上操作困難重重,租車公司沒車怎麼辦?時差、效率問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不難破解,連我都想的出來,由單位裡職等最低的員工開自己的車來上班,公司用其他名義報銷給他,解決。 

「悶聲發大財」vs.「反貪腐」?

似乎是右派跟左派路線的問題,而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