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中國高中的歷史課本

中國高中生的歷史課內容,我拍照放在 Plurk 可以連結看一下,內容太多我不做評論


在中國有段大家耳熟能詳的開場白: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積弱,人民窮困。到1949年,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為己任,堅持依靠自力更生,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著力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

這段話裡的用詞以及故事內容深深影響每個中國人,可以說已經崁入他們的寫作 DNA 裡,『1840 年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窮二白的面貌』。

1840 年是道光在位 30 年的第 19 年,一百年後的 1940 年 1 月 9 日,剛剛在 1938 年被史達林提拔取代王明 (1904~1974) 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毛澤東寫了一篇文章《新民主主義論》裡面把 1840 年訂為中國近代史的起始年,這篇文章的架構從此影響中國學術界及歷史教材至今,無人敢忤逆。


對於整個歷史教育我認為比較有意見的是教材中灌輸「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的部分,中國史觀是這四大發明傳到西方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造成了毛主席所說19 世紀還『一窮二白』的中國人卻流於阿Q式的自滿,最有名的案例是十幾年前《中國可以說不》這本書提到要向西方收 Licence fee。

不只「四大發明」是否真的是西方用的「四大發明」內容就有爭議,就算是!這邏輯上明顯也有問題,一百年後看台灣近五年的變化可以歸納成一個時期,假設未來人稱呼為A時期,最重要的必定是民心所向,加上當時國際環境搭配某一事件的偶發性,如果說 100 年後有人說沒有柯 P 的 Big Data 團隊就沒有A時期,沒有滅火器合唱團就沒有A時期,沒有太陽餅就沒有A時期?你能接受嗎?

在資訊不對稱時代,會出現文藝復興運動跟大航海時代那需要更大更深的民心底蘊和精神物質的需求,豈是這幾樣工藝就可以決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