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談一下仇日的原因

2014 年在武夷山遇到抗日神劇開拍


小陳是我最常去一家咖啡廳的老闆,今年 27 歲,他持農村戶口,大專(相當於我們的三專)畢業後先到上海學習一陣子,然後回到縣城開咖啡店,你可以想像 30 年前在台灣小鎮開咖啡店的情景,在這樣咖啡沙漠經過慘烈的生存競爭後,他的咖啡店目前是全縣城活得最久的一家,我非常欣賞小陳對咖啡的執著,他整天研讀關於咖啡的文章,辛苦的積沙成塔後買下和一線城市同級的關鍵設備,吸引了整個縣裡最高端的客戶,除此之外,例如台商和廣東人喜歡他單純 / 容易相信人的個性,讓他的店成為外來人最喜歡的駐點。

有天,小陳外送後回到店裡臉色非常難看,我詢問才知道,他送十杯咖啡到台商工廠辦公室裡,發現原來台商點他的咖啡是........是 .........是給日本人喝的!

「你有認識日本人嗎?」我問小陳
「沒有」

小陳無法具體解釋原因他為什麼不高興,我想到的解釋就是前不久提過現在年輕人資訊的來源已經轉變成網路>電視>報紙了,我自己在中國境內跟著大家一起用微信、微博、偶而不小心看到抗日神劇,如果我不翻牆的話?那關於日本真的沒有半句好話!

喔!全日本只有一個正面人物叫做蒼井空。

這樣的環境下,小陳恨日本就像我小時後作文都主動寫「反共大陸,解救大陸同胞」一樣,成了一種天性了。

使用日本車和日本設備的名片印刷公司,在門口貼上這張

站在中國政府的角度為什麼要不斷的每天用 23 小時 59 分提醒民眾那段 70 年前的事情呢?

我觀察心得是~~只有一個解釋叫做「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中國在 1978 年以前是把整個西方當敵人的,有個真實故事是當年中國拍結婚照片是不能笑的!因為世界 2/3 的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者鐵蹄下,台灣還沒解放,不能笑!

1978 年的開放太突兀了,忽然間,美國人跟日本人都變成了朋友,台灣年輕一輩可能不知道在 1988 年蔣經國去世前,台灣跟日本關係有一段冰河期,有趣的是這段時間在鄧小平的引導下卻是中國跟日本的蜜月期,所以中國最大的長虹電視找東芝投資,中國現年 50 歲那一輩 80 年代初迷戀山口百惠,看日本經典電影《砂之器》、《望鄉》的時候,台灣電視上是絕對不准出現一句日語(除了巴格野鹿),不准出現日本文字更遑論日本歌的!等到李登輝上台鬆綁開來的時候,山口百惠已經退休了,台灣人看到的是松田聖子。

1980 年代的中國是千年來最開放的十年,跟美日變朋友,接著對台灣頻頻示好,在蔣經國的三不政策下,央視春晚上唱著憑空想像的《鼓浪嶼之波》(創作背景故事)對台灣充滿美好的憧憬,開放探親後在無數感性故事的背景下進入蜜月期,中國突然只剩越南這個小敵人了,民眾的怨念不得不轉向內政,這樣的背景下就出現了 1989 年的六四事件了。

深黯治國術的共產黨學到他們需要一個虛擬的敵人,於是日本人獲選了,1989 年 10 月起以曾經被中國教材忘記 25 年的「南京大屠殺」為主軸,激化雙方關係,1994 年千島湖事件開始,台灣 + 自稱 20 歲以前是日本人的李登輝成為另一個敵人稍稍分攤了對日本的仇視。

2005 年國共兩黨再次連線,到了 2008 年陳水扁下台,共產黨對台灣的敵視頓失重心,近幾年,我聽到一般小民談論台灣時,夜市、台北捷運、墾丁、鳳梨酥漸漸取代了政治話題。說真格的,一半歸功於大規模開放台灣觀光,另一半是本地媒體的仇視指數也降低了。

那民氣要引到那裡去?只好由日本 + 安倍晉三接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