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怎樣才算了解中國

北京鼓樓


這個議題不是 0 和 1 的差別,而是分數的差別,台灣的媒體上,有些人得分 5 分卻自認 90分。有些人得分可能 70, 80 分卻不說話或說反話,中國比較多元,就像我們看北韓,你相信他的宣傳片嗎?即使平壤一塵不染,那平壤以外呢?鄉下人也像平壤人一樣充滿笑容嗎?

我把了解中國分為三階段,見識到一堆人只在第一階段拿到低分就自以為「磚家」了。 


第一階段一定是眼睛看到的中國 

現在中國自己分為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北、西南 7 區,一定有他歷史原因和人文上的考量,源自於最重要 – 差異性。一個小小的台灣就可以戰南北了,你就可以想像中國省對省、區對區的舌戰有多精彩! 中國的行政規劃也很複雜,民間用我以前不斷強調五級來區分。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農村。五個等級。這樣 XY 縱橫軸下 5 X 7 = 35,照理會出現 35 個象限。實際上某些象限是空的,例如東北、華中、西北、西南沒有一線城市,那降到 31 象限好了!先不要談停留,就算乘車經過這些象限都有自己的心得產生,你去過幾個象限?我自己估了一下大約 20 象限,表示還有 1/3 的中國場景我完全沒去過,只能憑想像。 


第二階段是用生活來感受的中國 

我把它分為食衣住行育樂六部分,我看過一位杭州台商深居在遍佈警衛的宿舍裡,專車接送,雇用專用廚師,身邊來往的族群 99% 都是台灣人和外國人,看到我就問:「小黃,我們這裡西湖不錯喔,要不要我明天叫司機載你去玩玩?」

這類的話,我可以猜出來,他有一個能力很強的秘書,能力很強的司機,對經營公司是有利的,可以讓老闆騰出時間跑世界各地,但是你跟我說「這老闆很了解中國!」我就不太相信了,他對工廠很了解,他對官員很了解,他對政府能給的優惠條件很了解,但是對他工廠外的中國大地肯定不了解。

東山島的舊船


我所謂的「食衣住行育樂」裡面最切身是「食、行」兩點,「食」就是能夠自己安排三餐找餐廳,不論用 Try Error 或聽人介紹或看大眾點評。「行」就是你能夠完全自己安排交通,訂機票、訂動車應該不是問題了,網路上大家都會,到了三四線和農村才是真的,舉個例子,我 2013 年第一次自己去東山島,搭大巴士到了東山島終點叫西埔鎮,我查手機地圖才知道景點在銅陵鎮離我還有 10 公里,忽然一轉眼看到農村巴士,決定搭農村巴士過去,到了銅陵車站下車,一查景點離我還有 5 公里,這時湧現一堆農村大叔要用機車載送,收費 10 元,我直接接受,一些別省來的女孩還在砍價中,經過這次你就學到了中國境內最窮的自助旅行者是用甚麼交通工具,「交通動脈最末端的微血管是什麼?」。

其他項目如自己去找理髮廳、自己找咖啡廳、自己找便利店,自己找足浴店、自己訂旅館。在以上的過程中要用中國的 App 配合你,學用漢語拼音,你「食衣住行育樂」走的路都是當地人走的路(不知不覺選的是價位偏高的路線),過程中會有非常非常多跟基層小民溝通的機會,這些小民很多人不會認出你是台灣人,反而更真實的呈現他們的生活,聽到他們在想什麼!

過程中一定會認識中國本地的朋友,從社會學的角度當然是認識愈多愈好,從官員到農民,從房產老闆到民工,從貴婦到足浴妹,從黨員到坐過牢的都不拘。

還有資訊時代絕不能短少就是使用 Wechat 微信,有助於了解中國的流行話題是什麼?你這些客客氣氣的朋友背後在想什麼? 


第三階段是用衝突來感受中國 

上一段講的接觸,發現大多數人對台胞身分者都是很客氣的,這還是少了一點什麼,我們經驗法則說的「要跟一個人衝突後,才算真正了解他。」 網路上的叫板對罵我不列入計算,因為互不相識,什麼最髒的話都可以罵出來,真正生活上的衝突那才是真正的衝突和互相了解的開始。 比較常見的有三類:

第一類是跟本地同事的利害衝突,這有助於更了解對方,這裡略。

第二類是本地人政治意識衝突,這可以用想像一下,對以黨治國制度的衝突,對台灣選舉制度的衝突,對日本、美國看法的衝突,對拳頭與法律看法的衝突。

第三類跟是跟中國女性朋友看法的衝突。這是更細膩的議題,例如對貓狗看法的衝突、金錢觀的衝突。

每一次衝突都會讓你震驚不已,原來還有那麼多是你從未想到的!

衝突過後,我會試想,這發生在東南區,那其他六區的人怎麼想?走到這步了我都不敢說我多了解中國?那一大堆「磚家」的自信是哪裡來的?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我看中共的近代史觀

義和團在小孩的連環畫裡是正面的英雄人物


1956 年反右運動時毛澤東親自下令批鬥了一個聲望相當高的歷史學教授尚鉞 (1902~1982),這時已經 54 歲的尚鉞研究早已定型,想像一下,在民國時期曾經在東北教過韓國革命家金日成並且與共產黨關係友好的尚鉞怎可能主動去得罪聲望如日中天的毛澤東?

尚鉞的研究其中有一點是「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在明末已出現。」,這一點黃仁宇不太贊同,近年研究明史的學者尤其中國學者已有多人向黃仁宇挑戰,已故尚鉞的研究常被現代學者搬出來引用,這件事不是今天的重點,暫時略過,值得有機會專文再談,我個人看法是偏向尚鉞  ∕ 中國學者這邊。

是的!他的研究跟黃仁宇不合沒關係,得罪了毛澤東就慘了!

1930年代在湖南、江西發跡搞農民起義的毛澤東當然不認識當時在滿州國教書的尚鉞,雙方各有主張,等到 1949 年毛澤東一統江山後,毛的文選裡有一段說法成為全國的聖旨:

「近代中國,已經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這是最基本的國情。1840 年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為半封建的中國。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隨著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逐步形成的。」 

毛澤東並尊稱林則徐(1785~1850)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這樣的毛氏史觀下,尚鉞的研究卻認為 1840 年資本主義侵入中國之前,16 世紀末明末年間早已出現資本主義雛形,研究中提到與西方傳教士接觸的徐光啟  (1562~1633)  這些人存在更牴觸了毛對林則徐的封號,這兩項研究結果都忤逆了毛澤東的聖旨,在「官大學問大」的環境下,尚鉞隨即遭到批鬥,反右運動過後中國的史觀由毛澤東一人定調。

除了以上的「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之外,愛好《水滸傳》的毛極端崇拜農民起義,他將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定義為「中國近代史三大革命」,其中第三個辛亥革命是一個未完成的革命,最後由他來接續完成,這樣的史觀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裡太平天國、義和團因為符合農民起義、外抗帝國主義的條件成為課本、連環漫畫、電視劇、電影裡正面形象的團體 /人物。

1950 年代起這樣史觀成型後,最難適應的是在民國年間受教育的學者,不能適應者就招來思想的改造,最好的案例就是尚鉞的好友明史專家吳晗(1909~1969),胡適提拔的吳晗立場偏向共產黨,吳早在民國時代就研究朱元璋以諷刺蔣介石,1949年後他捉摸出個性更像朱元璋的毛澤東之後就迴避了敏感的研究議題,如此細心的吳晗仍摸不清楚毛澤東想法,1965 年吳晗應要求寫了《海瑞罷官》立刻被認為是為彭德懷說話,成了他自己的催命符。

從以上可以推知,只要你買到的 90 年代(含)之前出版的簡體字書籍,或是讀到那個時代的網路文章,絕對都無法脫離以上的毛澤東史觀,1840年、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帝國主義等這些名詞在以上書籍出現機率極高,太平天國、義和團成了正面名詞。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經濟改革從 1978 年開始,但是史觀改變就像蝸牛前進,正在發生卻看不到動作,90年代下半段網路時代開始看到成果,研究單位、大學算是先驅者,「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成為一個開放話題,林則徐、徐光啟、魏源、甚至紀曉嵐都有支持者,義和團在 20 世紀出版的新書裡漸漸轉為負面名詞,一度被稱為「波瀾壯闊、席捲半個多中國、反帝反封的第一線曙光」的太平天國更被貶為「直接間接造成的人員傷亡大於一次大戰,使中國當時 4 億人驟減至 2.5億,是人類戰爭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對古書籍,古建築,古代寺廟一律焚毀,歷史文化的毀滅是無可估量的。」 

這樣的看法跟境外 (包括台灣) 讀者愈來愈接近,難怪近年許多明清史專家的書都能賣進台灣市場,不過這僅限於明清史部分。

對於 1911年之後的近代史觀,應該說是 Eric Hobsbawm (1917~2012) 定義下 1911~1989 年間的 20 世紀史之間,又出現了民族主義、國共兩黨之爭、對日本  ∕ 蘇俄  ∕ 美國看法的因素、二戰後殖民地獨立運動 vs.中國大一統觀念的新話題,在中國境內比較明顯的轉變就是國民黨 / 蔣介石的地位重新獲得肯定,從我解讀這只是釐清史實而已,上述的其他議提如民族主義、對日本  ∕ 蘇俄  ∕ 美國看法的因素、二戰後殖民地獨立運動 vs.中國大一統觀念,大多數民眾看法仍類似毛澤東,見解與國外天差地別,對於未來的溝通目前仍不表樂觀。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新版茶葉與大黃的故事



1830 年左右鴉片進口的比重漸漸升高,清朝專家想要找出一個杜絕鴉片輸入的方法。

我們身不在當時,無法體會為什麼各路專家包括林則徐、琦善、包世臣等人經過調研後出現一個共通的想法,那就是:「西方人極度需要清朝的茶葉、大黃【中藥材,原產於甘肅、四川、青海】的程度遠超過清國對鴉片的需要。」

參考:什麼是大黃?

琦善說法如下:

「外夷土地堅剛,風日燥熱,且夷人每日以牛羊肉做為口糧,不易消化,若無大黃,則大便不暢,夷人將活活憋死,故每餐飯後,需以大黃茶葉為通腸神藥。」

從順治到乾隆年間,茶葉與大黃確實是清朝在北方貿易的強勢貨品,到了 1830年又在廣州聽到這樣的說法,有點把海上來的歐美白種人當作蒙古人2.0, 準噶爾人 2.0 看待。

研究中國的美國學者 Hosea Morse (1855~1934) 敘述如下「在中國人心目中一直存在這樣一個看法,認為只有中國能供應西方人維生所需的茶葉和大部分的大黃」,翻出1851年上海地區報紙上這篇文章,白話說法如下: 

來自西方的外國人都愛好牛油和奶油,耽於這種奢侈嗜好的結果造成了結便的毛病,這毛病只有靠大黃和茶才能洗他們的腸胃,恢復他們的精神。一旦把這些東西予以剝奪,他們便會馬上病倒……… 如果我們停止了與夷人通商,他們的國家變會馬上發生騷擾和混亂,這就是他們為什麼必須要我們貨物的第一個理由。 

這兩樣商品,其中大黃一年僅出口一千擔上下,清朝不算是獨家供應商,但是他們確信外銷量高達 50 萬擔的茶葉是獨家商品。

有一派主張乾脆海禁,比較溫和的一派主張茶葉、大黃要收實收白銀,最強勢的一派包括林則徐則把茶葉、大黃視為比鴉片更強勢的商品,他寫信給英國女王大意如下:「我朝若不出售茶葉、大黃給英國,看妳們怎麼活下去!?」 



後續的故事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這問題出在 1830 年的市場調研做得太荒唐了!永遠高估自己,低估對手。當時中國茶葉確實獨霸一方,日本正在鎖國,綠茶無法大量出口,印度紅茶尚未栽種成功,問題是難道沒有茶葉就會像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書中說的「眼睛瞎掉,腸道堵塞,腹中漲滿糞便無法排出,最後全部死光光。」,除了柏楊形容的這句話邏輯有問題,外國有一種商品叫咖啡,做市場調查的清廷可能從沒聽過吧? 

過了將近 200 年,在現代資訊流之下,我相信中國政府決策層掌握的資訊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幕僚制也能減少專斷造成的錯誤。

可怕的是當年不知有國,不知有夷的農民子孫,在 1990 年起在偏差資訊加上愛國主義教育的狼奶下,長輩戲稱這輩沒吃過苦頭的愛國青年為「小粉紅」,在南海事件發生之後,這幾天除了包圍美國 KFC, Apple專賣店,「小粉紅」呈現的想法跟當年「茶葉與大黃」差不了多少,整天在微信上放這樣的消息 ~


不去台灣旅遊,台灣經濟就會崩潰
不買日本的家電,日本經濟就會崩潰
不買菲律賓的香蕉,菲律賓經濟就會崩潰
不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經濟就會崩潰

很多我以為是低頭工作不問政治的年輕人,最近都秀出了紅臂章。

這時,我只能低調不出聲。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中國夢: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企!?

到處可見的 "中國夢" 宣傳畫


最近南海問題佔了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套句中國說法叫做「搏眼球」,過去我對南海問題了解不足,現在還很難對這件事下評論,畢竟我從中國境內看這件事和從台灣看這件事必有不同,我一直認為此事涉及中國內部勢力平衡問題,過一段時間再來說比較合適。

我的判斷,七月初習大大另一個決定對中國的影響恐怕將更為深遠,這個決定就是「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企」,概論如下: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開拓國際市場、增強我國綜合實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不僅離不開國有企業,而且需要一個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國有企業群體。我們任何時候對國有企業都要有這種制度自信,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不動搖。 

中國在 1978 年以前算是 100% 的國有資本(State-owned)國家,我概略解釋一下何謂 States-owned,假設你住在四級的縣城,附近剛好有煤礦、鐵路、報社、客運公司,這裡面鐵路隸屬鐵道部直屬國家,總公司在北京,算是中央級國企,慣稱為「央企」,煤礦的規模管理權屬於省政府,慣稱為「省企」,報社有可能屬「省企」也有一些發行量較小僅限於一個地級市,慣稱為「地企」,規模更小的客運公司看服務範圍而定,大多屬於「地企」甚至於「縣企」。

銀行可能是一個最好對照的行業,「五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算是「央企」。如果提到浦發銀行(上海)、福建興業銀行還有富邦入股的廈門銀行,你就可以根據地名推知他的所有權和企業種類,不過這些銀行近年民營資金介入較多,現被稱為股份制銀行,操作比「五大銀行」來得活潑,例如分紅或者是雇用外國專業經理人等等,中國不成文規定是「五大銀行」除了中國農業銀行之外,其他四大設點最低只到縣城(這慣例漸漸打破了),農村農民怎麼辦呢?就要靠「省企」「地企」做莊的農業發展銀行或是信用合作社了。

我解釋了這些名詞,你會發現不管什麼名詞背後都隸屬於國家體系,有一點我們台灣很難想像的就是~~

這些國企的行政級別名稱和國家政府體制是完全互通的!最好的案例就是王歧山,從 wiki 連接看一下他最早是研究機關的幕僚,1988 年調入政府銀行體系開始升遷,十年後 1998 年首次由銀行體系轉到廣東省擔任副省長,到了 2004 年爬升到北京市長。

現在我在中國境內,身邊也看到很多這類案例:鎮長調(地企)投資公司副總、工業開發區主任調副縣長、稅務機關組長調任村委書記 ............。

看到這裡你可以知道了,這裡的國企(包含央企、省企、地企)不同於台灣,在台灣你無法將政府行政人員直接調入專業國企裡擔任技術主管,而且負責調動的就是共產黨地方政府組織部,「做大做強國企」實際上就是共產黨官僚體制的加強延續!

回顧過去 40 年,這一套一黨專制體制在朱鎔基主政的時代走到最弱點,1998 年我第一次到中國正好看到這波低點,朱鎔基採放任自由市場,甚至著手拆解國企,就以家電業為例:一大堆 70, 80 年代國家扶植的國營企業被廣東 TCL, 格力等民企殺得落花流水,朱鎔基卻放手不救。我 1998 年在北京看到一大票下崗國企員工邊擺地攤邊罵朱鎔基,搭機到了廣東、浙江卻看到 25 歲的民企老闆用邊用手機跟日、韓、台下單買上千萬的原料,邊用 Benz 接我去吃大餐晚上泡 KTV 酒店,當時寧波、餘姚、溫州、崑山、順德、佛山這些民企重鎮 KTV 小費跟北京一樣貴。

朱鎔基的改革模式終究引來另一邊保守派的反撲,2003 年溫家寶接手朱鎔基之後,開始將重心轉向房地產,前述北京那些唉聲嘆氣的下崗擺攤者鹹魚翻身,另一方面,國企 2003 年前後就開始第一波「做大做強」,有個說法叫「國進民退」,以民企指標都市溫州為例,從 90 年代末的消費天堂近年成為老闆自殺集中處,「國進民退」引導中國政策左傾至今。

十幾年下來,首先是國企比例最高的東北成了經濟成長的反面教材,其次公認路線和朱鎔基類似的李克強上台時,我一度以為延續十幾年的「國進民退」又要反轉了,結果 2013~2016 三年過去了,繼承朱鎔基、溫家寶總理職的李克強的職責被習近平用中央工作小組長的方法架空,直到最近習近平正式對外宣告「媒體姓黨」,「做大做強國企」,原因?你懂的!

我預感大家應該有機會看到路線更左傾的中國了。

參考:

1。国企改革回顾:朱镕基时代国资退出中小企业

2。激辩"国进民退":发端 2003年 根在金融国有垄断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五分鐘看懂中國房地產



 意外在 Youtube 發現這個北京某傳媒公司制作,2014 年被中宣部禁止播出的視訊,這個視訊出現時李嘉誠剛剛退中國市場,中宣部認為此影片唱衰之疑因此遭禁,影片原名叫 "誰讓我們成為無產階級"。值得一看!

用最快的速度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和農村土地的制度,還有房地產開發,影子銀行等等。

推薦!

下面這一篇也夠精彩,2016 年版的

從玉林狗肉節談狗的地位

狗肉火鍋店牆上廣告


廣西玉林市狗肉節從 2013 年起愈來愈紅,一個地級市 1990 年代才發起的地方性節日晉升為全世界的注目焦點,今年驚動美國國會議員發表聲明譴責,還引起 Matt Damon, Joaquin Phoenix 等大明星出面要求停辦這個節日,現在政府躲在後面不出聲,全丟給民間去應付來自中國境內 65% 民眾和國際排山倒海的反對壓力,玉林市政府躲在後面拿計算機算著廣告效益如何了。

我預測未來演變如下:長期而言,這個節日會隨著中國進一步城市化而式微! 
短期來看,現在等於是中西文化的正面衝突,中國共產黨的立場比台灣兩黨要強悍些,不太可能直接向民間認輸!反正群眾是健忘的!先拖過去就贏了。

先發表起手式一下,我個人是徹徹底底的愛狗人士!童年時我爺爺、外公、外婆都是養狗達人,狗是我童年不可抹滅的回憶,我家也一直有養寵物狗的習慣,身為成年人還曾經為了家裡愛犬辭世而落淚,到了中國以後,只要菜單沾到狗肉的店全部被我列為黑名單。

我養的寶貝西施:Nonno (1992~2005)


看到 Youtube 裡屠狗大媽和食客一副無辜表情,如果我在台灣會覺得這些人沒血沒淚,現在我到了中國境內比較能客觀體會他們無辜表情後面的感受了,因為~~

中國偏遠南方(尤其農村,小鎮)普遍有吃狗肉的習慣!

我相信接下來他們想說的是:為什麼只抓我們玉林?

廣西玉林當了出頭鳥太囂張了!!如果你有 "大眾點評 app" 或是直接用百度, 360 等瀏覽器找一下 "狗肉火鍋" 內容都很豐富的

回顧一下中國吃狗的歷史:

春秋到兩漢時期,中國的食狗人群從貴族擴大到平民。整個社會上,無論是上層貴族,還是下層百姓,都十分喜歡食用狗肉。中國古代的食狗之風逐漸走向高峰,呈現興盛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遊牧民族因為喜歡獵狗而不吃狗肉,中原地区的食狗之風開始出现衰退的迹象。隋唐以後由於佛教的盛行,人們開始相信屠狗多會遭到不好的報應,吃狗肉更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一些傳奇小說中,作者把吃狗當做殘暴的象徵,但是隨著這片土地上人口三次大幅南移,在南方偏遠地區還有人繼續食用狗肉。 
中國各地均有著名的狗肉菜肴,但最主要的狗肉食用地區是中國東北和貴州到廣西、廣東、福建一線。

大致可以看到端倪,這裡不討論南韓跟東北,南方吃狗習慣是跟著安史之亂、靖康之亂南移人口而進入貴州、廣西、廣東、福建這幾個南方省份。近年中共也是提倡文明教育的,在二三線大都市裡只能在城市邊緣陰暗處發現幾家狗肉店,到了四線城市和農村的話,狗肉招牌可就光明正大的掛在路邊了。

農村傳統有一句話叫做五畜興旺,這五畜是指牛、羊、豬、雞、狗,在貧窮的農村裡這五畜裡狗是地位最低下的!他沒有提供勞力和販售的價值,在那種貧苦的環境下,狗在農人關心分數是最低的,搞丟大不了再撿一隻,所謂看門狗還帶有負面味道!在中國語言裡「狗」更成了辱罵專用的名詞,照韓國人的說法是:農民如果那一年牛、羊、豬因外售或疾病而供應不足的話,農人才會殺狗補充肉食。

但是 20 世紀起全球都市化速度驚人,都市人的生活型態和價值觀完全不同於農村,中國 1978 年改革開放後,城市糧食和空間仍屬急迫,沒有養寵物狗的空間,我 1998 年第一次到北京待了六個月只遇到一位狗主人,她養狗的各項成本總和不低於一個小孩!近年西風東漸,糧食和空間也更為寬鬆,狗不再是離主人最遠可有可無的牲畜,普遍成為都市裡主人的親密寵物了!

今天,都市人 (包括我) 會用西方人權的角度看待狗,但是農村仍無法擺脫千年傳統,畢竟他們是把狗當五畜之末的,對農民價值觀而言,殺狗與殺羊、豬、雞?何差之有?這句話也是他們遇到外國記者詢問時的直覺回答!

然而感性的狗主人不會去回顧歷史思考農民的問題,他們看到農村殺狗唯一的衝動就是去阻止屠殺了!這幾年廣西玉林每年 6 月 21 日起就上演這種現代和過去的衝突大戲給我們看。


參考:中國吃狗肉的歷史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烏山閒聊中國民主化 ?

雲霄烏山


上週六應邀到閩粵交界的烏山一遊,回程在雲霄縣城這個天地會的發源地用餐時跟幾個中國朋友聊到敏感的「中國民主化」問題,席間聊了很多,更有機會聽到許多我過去從未想像的問題,將當時跟中國朋友的討論簡述如下:


台灣經驗 

1980年中期我小時候看到李敖禁書以及黨外雜誌時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台灣)根本不是什麼自由的燈塔,民主的堡壘,而是一個類似 George Orwell 筆下《1984》理的警察國家,當時我對政治學沒有概念,環顧周邊曾經悲觀認為未來台灣就是 1980 年代中期這模樣了!從當時跳到 30 年後的現在,這 30年!也就是說「台灣的民主化過程」算是我半輩子所看到最大的變化了。 

這場「大變局」的起點是什麼時候?有人認為是 1987 蔣經國解嚴,有人認為是 1985 江南事件,有人認為是 1988 蔣經國去世,有人認為是 1990 年李登輝幹掉非主流派。總之,這場變局的起點就是 1985~1990 年之間。

曾經很多民進黨人士樂觀的認為 2000 年大選反對黨執政就是「大變局」過程的第一個句點了,現在回頭檢視阿扁當選那天,輸掉那兩個候選人都沒有展現輸者風範,還一起把罪過推給李登輝,國民黨黨部裡還有向蔣介石銅像跪拜痛哭的老兵,還有擁護國民黨的群眾不服輸包圍李登輝的官邸,從當時現象推知說 2000 年是第一個句點的改革派明顯太樂觀了,果然!接下來十幾年不但受到國民黨的逆襲,引進中國勢力脅迫促統,不但如此,民眾也發現他們選擇的民進黨並不那麼成熟可靠,總之 2000~2013 算是這場變局的掙扎期甚至你們可以稱為倒退期,這段時間我就不多敘述了。

直到 2014 年,整個台灣忽然大夢初醒,國民黨在兩年內失去了江山,我的解讀原因之一是「世代交替」,80, 90 年代出生從未受蔣氏時代洗腦教育對中國毫無感情~~所謂「天然獨」的一代出現了,二是「國民黨銷售策略落伍」,過去 30 年來他們「經濟專家」這張牌隨著李國鼎 (1910~2001)、孫運璿 (1913~2006)、趙耀東 (1916~2008) 辭世而漸漸失靈,30 年沒有新的廣告主軸出現,反之,長期不景氣的環境下給民眾看到的現象是類似周永康模式的特權經濟橫生,2014年底國民黨「九合一」選舉中狂敗,像柯文哲這種素人崛起的故事,我記得只有日本這種成熟國家出現過,沒想到藍綠兩分天下的台灣有朝一日也出現了類似的故事。我稱這場選舉為國民黨的淮海戰役(徐蚌會戰),當時我預見 2016 年國民黨必將大敗。

2016 年初蔡英文打敗國民黨時,你發現「向蔣介石銅像跪拜痛哭的老兵」不見了!「拒馬後不服輸的民眾」不見了!同時,慘敗的朱立倫不再把罪過推給前主席,而是很君子的祝賀對方,整個社會低成本進行這場政權轉換,這時候我才敢說那一場始於 1985~1990 年之間的「大變局」劃下第一個句點了! 

從這裡看出一個小小的台灣民主化就花了 30 年才劃下第一個句點,正式 100% 扳倒了一個獨裁政黨。 


美式民主在中國 

現在回頭看中國,從 19 世紀末至今中國從來不缺美式民主制度的擁護者,但是 100 多年來這些人永遠只是少數!除了在 1980 年代胡耀邦、趙紫陽時期曾經稍微壯大過之外,從未像台灣一樣成為知識份子的共識,美式民主更從未藉簡單的投票制度大規模滲入工人、農民階層。我讀近代史心得是真正影響中國這塊土地最大的「主流」仍然是 1921 年蘇俄傳入的共產黨,裡面類似中國古書大同社會的烏托邦想法令中國人癡醉神往,下層社會有熟悉農村的毛澤東致力貫徹農民革命,傳入上海的上層社會文藝圈壓倒蔣介石的出版物成為主流,這兩條分流最後在延安結合,融和中國的皇權觀念、階級觀念,成為牢不可破的毛澤東思想(我不稱為共產主義)成為中國土地上的主流思想。


我一直認為中國最適合搞西式民主的時間是 1980 年代,全民回顧 1958~1978 那痛苦的 20 年,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受到所有階層的嚴重懷疑!!!在反「投機倒把」的反富觀念下,經濟也尚未晉升為主議題,此時正是無所適從的十億人最容易接受新觀念的時機,在鄧小平的引導下,過去被視為敵人的美國和日本忽然冒出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新麥加,回顧中國近 120 年的歷史,美國的西式民主和日式經營只有在這時候短暫成為「正能量」,再加上開明的胡耀邦、趙紫陽接手,所有的好牌都打出來了!可惜所有的好牌仍不敵舊勢力,這場維新運動還是在 1989年告吹!回顧這十年真是可惜!我認為比六四事件更可惜的是鄧小平 1980 年四千人大會錯過了扳倒毛澤東這尊大神的唯一一次機會,現在看到農民到高知識份子的毛澤東熱,短期內我看不出未來有何機會可以把毛澤東這個上帝拉下。

1989 之後,嚴格來說應該是 1992 年鄧小平南巡之後,過去中國人忽略的經濟議題忽然跳出來成為「社會主旋律」,幫了共產黨的大忙直到今天,從經濟來看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躍進,從民主化來看,回顧 1980 年代大學副校長方勵之的自由言論跟滿街的傷痕文學,再對照現在萬人歡呼的習造神運動,還公開喊「媒體姓黨」,我心裡極度害怕這是一場大步倒退!不得不佩服鄧小平說的「殺 20 萬人換 20 年安定。」是有點道理的!


 轟隆巨响 

今年的氣氛很奇怪,從蔡英文當選,劉仲敬逃亡,任志強事件,雷洋事件,好像民眾變得比以前更敏感脆弱,我猜真正的原因是經濟低迷的程度遠遠超乎政府數據所顯示,一般平民繼續忍耐,我認識的足浴小姐回家蓋房子,咬著牙關自己下去當女工省工錢,很多高學歷的朋友不是想著移民就是在賭一場新的大變局要來了。

假設如劉仲敬、高智晟律師預測 2017 年出現轟隆一聲巨响,但此巨响不可能一次解除中國的專制體制,「然後人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請回顧台灣的經驗就知道,這聲巨响只是1989 之後另一場維新運動的開始,不是結束。充滿荊棘的掙扎才正要開始。 

假設 2017 真的發生了這一聲巨響,想要完成大變局,第一步要打破一黨專政的憲法,第二步要衝破與西方完全不相容的毛澤東思想,從台灣模式對照起來,完全看不出有誰可以去掛第一個鈴鐺!要走完這兩步也就是要完成這場大變局絕對比各位想像困難100倍。 

第一個疑問:毛澤東思想至今仍是主流,中國還有多少滿腦子臣子思想的基層百姓?有多少地命海心的自干五?有 8000 萬利益在身的黨員,總數我估計超過十億人!以前叫「洗腦」,中國現在有趣的說法叫「夾頭」。這些「夾頭」不可能隨著「轟隆一聲巨响」從中國土地上消失,也不可能把他們用「反右」那一套趕到甘肅、新疆、黑龍江去自取滅亡,上億的順民加惡民還要跟各位先進想法的「民主人士」共存,在民主人士眼中就像癌細胞一樣跟各位掙扎鬥爭,反之亦然,也就是說在他們眼中你們也是癌細胞,在每次選舉、事件判別裡「夾頭」將跟各位做出完全相反的選擇,一次一次的阻撓這場假設狀況下「2017 年起的大變局」。

第二個疑問:從台灣經驗可以推知 1989~2017 將近 30 年的經濟高成長成績單,再經過包裝之後將成為支持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利器。 

第三個疑問:皇權觀念!從東歐與蘇俄民主化的比較發現,身為小老弟的波蘭、匈牙利、捷克轉型順利,蘇俄老大哥卻堅持意識形態而轉型緩慢,這一點我感觸頗深,台灣四五年級小時候受過國民黨課本那一套黃帝、堯、舜、禹、湯、周公直到孫、蔣正統思想者容易腦袋僵硬,1996 年陳定南第一次提出「台灣 400 年第一戰」說法,近 20 年台灣年輕一代透過更多通路漸漸摸清我們自己只是閩粵貧苦移民之後、是原住民之後、是日本殖民地住民之後,很多中國朋友看台灣此舉以為是一場「信心危機」,發現自己根本只是「賤民」!實際上跟你們擔憂的剛好相反!對本土的認同你才會拋開一切黃帝、堯、舜、禹、湯、周公類的枷鎖,了解「到底我是誰?」,誠實的選擇我需要什麼!?

我觀察中國各省差距很有趣,從明末海盜時代至今,每次都是上海、蘇南、浙江、福建、廣東這一帶沿海的人跟身處北京的中央唱反調,他們是實用主義者,做海盜、接納外來宗教、開牙行當買辦,一直到近代的劃開發區搞三資企業,跟外資聯合起來騙中央,從北方認為這些南蠻子血統不正學歷低。但是我認為這剛好適應外來想法!南方學歷低的人沒有包袱!在近 30 年外資企業的薰陶之下,東南方是最有可能改革派打敗毛思想的地方。

反之,北方內地各省的朋友高學歷者,求變心切,骨子裡卻拋不開民族主義的框架,這簡直就是 1920~1930 年代中國知識份子的翻版,我如何判斷這樣的人呢?這種人會提很多改革方案,痛斥中國陳腐之處,但是共同點是開口起手式一定是

「中國曾經是最強大的國家!......」
「清初中國 GDP 佔全球一半 ......」
「鄭和下西洋時的船隊如何如何......」

用前面的邏輯推測~你要他承認西方制度優於中國恐怕非常困難!不過這種人在「大變局」中影響不過只是一票,真正最大的阻礙可能是于建嶸教授提到「勞動的中國」區域裡的大量農民還有過剩勞力,也就是東南沿海以外廣大的平民、農民,想到這些人我無法樂觀。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從銅鑼灣事件談中國的禁書問題


國民黨給我們一個錯誤的觀念說整個中國都在拼經濟,只有我們在搞文革,在中國累積生活超過四年,去過 20 省,在中國北中南都住過的我應該最有發言權,此說完全錯誤!在中國經濟只是政治的延續,在中國的投資、生產、銷售絕對無法避開政治的話題。

借用香港陶傑先生的話


馬英九的國民黨好像一群嬰兒,一上台就說「拼經濟」。不錯,經濟固然是重點,但以台灣的處境,一旦與大陸發生任何經濟往來,在中方眼中皆是百分之二百的政治。中台之間是沒有純粹的「經貿關係」的,一切經貿互動皆是鬥爭。不是你國民黨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共產黨七十年來已經將任何交往或不交往,都定性為鬥爭。


我工作上接觸最多是中國現在 35~65 歲中間到中上階層這一輩,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都歷經過精實冗長的政治學習課程,使得他們對政治學習課程衍生的共產黨史、國共鬥爭史、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甚至俄共簡史都有基本的認識,我想像過如果抓他們進行「國民黨基本常識測驗」的話大概平均有80分,抓同樣背景年齡的台灣人做「共產黨基本常識測驗」那大概只有30分。

當然!我們可以稱這些「政治學習課程」為洗腦,偏偏這些洗腦課程又刻意忽略了某些段落,例如大饑荒、文革、六四事件等。強制洗腦的後果就是生產了大多數的順民以及一小群的懷疑者,而這些懷疑者又以具有黨員身分、高學歷、高所得者居多。

我囉囉嗦嗦講了這麼多,是要說明你在機場看到的中國禁書最大的潛在客戶不是香港人!不是台灣人!不是庸庸碌碌的低素質 26 旅客,而是我上一段形容的「懷疑者」:一批具有黨員身分、高學歷、高所得中國旅客。

禁書作者大多仍來自中國境內,會成為禁書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無法通過中國圖書印刷一條龍的審核,有些作者同意刪減部分內容後在中國境內出版,如果拒絕被刪減的出路就是拿到國外找出版社,這樣的故事太多了,例如有一本作者用筆名的《川西大躍進紀實》,跟著內容一看 ~ 這作者根本就是當年毛澤東訪川西時跟在身邊的高幹留下的紀錄嘛!

中國近 50 年歷經「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波折,民間有很多人基於責任感會去寫 ∕ 留下這段紀錄,例如我聽聞附近一位年近 70 歲的作者,他本身就是造反派紅衛兵出身,近 20 年他專心研究某市文革三年記錄,收集資料對同儕做口述記錄,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就像《川西大躍進紀實》那樣一躍成名。可以想像整個中國還有多少這樣的作者在為電腦裡的文稿苦尋伯樂?

香港有很多親身經歷 60~70 年代中國的出版業者,同時有流量最大的陸客,最適合扮演這種伯樂角色,十幾年前過境赤鱲角機場對到處可見的禁書應該都不陌生,這也代表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比較能夠遵守一國兩制的承諾,最好的案例就是暢銷禁書《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作者高華 (1954~2011) 教授,這本書傳入中國境內「氾濫」到歷史系學生人手一冊,有些教授甚至以是否讀過此書來判別學生對中共黨史的了解,中共直接打壓高華讓他無法取得獲聘學校當地的戶籍,又阻撓高教授治療癌症,甚至不讓龍應台安排他前往台灣治療,高教授最後鬱鬱以終。即使如此,胡錦濤時代只敢「關門打狗」不敢將任何一隻手伸向香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出版商及每一個展示攤位。

對照 2015 年起發生的銅鑼灣書局事件,我的判讀就是:他不再跟你玩江、胡那一套西方合約觀念了,而是完全按自己的「遊戲方法」操作!一個常任理事大國竟然玩起了 1970 年代金日成到香港綁架南韓藝人那一套!甚至可以說撕裂鄧小平 1980 年代承諾的指標。

未來歷史學者回頭看,將是東亞史上大事一件!


參考:

高華教授真實死因首次公開
中國禁書議題 Plurk 討論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淺談中國的高考制度

高考前的集中營式衝刺


最近這幾天中國正進行一年一次的高考(我們稱的大學聯考),在這個發明科舉制的土地上,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身邊的氣氛就非常緊張,人家說林子大了甚麼鳥都有,中國今年的高考考生從 9 歲的天才小妹考了 20 次的考場釘子戶 49 歲大叔都有。

中國的高考跟台灣的大學聯考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很多南轅北轍的差異點,先談一下類似之處好了。


高中制度

中國老字號的公立高中大都創校於民國時代,新中國建立後也增建了不少,命名原則基本上以地名加上一中二中三中來命名,如果以台南地區的學校為例,老共的命名會是:台南一中、台南二中、新營三中、北門四中、柳營五中、新化六中、永康七中 ...... 等等。經過了近百年的變遷,一中通常靠招牌佔足便宜,但是地理位置以及人為經營才是王道,例如北京現在最強的是北京四中以及北京八中。這裡提醒一下,中國高中全部採男女合校制度,當我們聽到「 廈門一中」會直覺以為是男校,實際上是男女兼收。 

除了公立高中之外,中國也是到處都有收費較高的私立高中,素質有高有低,不再說明。

中國的公立高中經營起來比台灣更類似於補習班,我們說的導師他們則稱班主任,到了高考前一個月吧!學校/班主任會把學生集中住校做最後的衝刺(詳見附圖),高考那一天通常也是由學校用遊覽車將學生集體送到考場,所以高考那一天早上就看到家長、學弟妹、教職員站在校門口好像歡送學長(姊)上戰場一樣,這樣的優點是不會有學生走錯考場。


高考當天全鎮歡送儀式

重考


如果高考成績不佳也可以選擇重考,我給他一個定義稱為:「 重新複習高中教材準備參加明年度的高考」,在台灣我們都不陌生,在中國這件事不稱為「 重考」而稱之為「 復讀」。

「 復讀」的地點也不是台灣模式的南陽街補習班,還可以每天回家(或回宿舍),中國的復讀真的是一種斯巴達式的軍事教室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前一段所述的高中成立復讀班,從台灣的想法就是建中、雄中成立收費高四班,收外來的高四生隨著資優的建中高三生一起考大學!提醒大家這是要高收費的!!!用來補貼建中的經費,不過這類的機會不多,很多地方的「 一中」很愛惜羽毛不願成立復讀班。

第二種模式是真正的主流,有一種專業的復讀學校,收費極高,外表類似一般高中,管理類似補習班甚至軍隊,讓學生接受一年斯巴達式的管理,詳細敘述我建議看以下這一篇:


揭秘亞洲最大高考工廠 毛坦廠中學

YouTube 高考 第一集 毛坦厂的日与夜(上)


接下來就要談談中國高考特殊之處了~~

農民工的小孩

從 80 年代末期,內地農民工遷徙到沿海,超過 20 年小孩也長大了,但是小孩的戶籍跟父母一樣仍然屬於內地各省,先插話一句,就類似國民黨以前搞的籍貫制度,除非該農民工在沿海事業成功買了房子獲得沿海該城市戶籍獎勵,否則農民工 / 小孩的戶籍資料無法轉移到沿海城市戶政單位,那怎麼辦呢?

通常小學 / 初中(在中國稱初中,而不稱國中)時可以在沿海用寄讀的方式,要升上高中時問題就來了!如果父母待的是教育資源搶手的地方,例如北京、上海、杭州,那小孩一定無法參加當地的公立高中聯考,要就唸民辦學校(品質差的私立學校),要就回老家去考試!我見過兩個案例,一個黑龍江妹因為父母離異加上老爸不成材,她跟隨爺爺奶奶伯伯全家一起搬到青島,國中畢業被強迫回黑龍江戶籍地考高中聯考,然而她母親早已不在戶籍地了,想起來真替她擔心。第二個案例是廈門一個民工小孩也遇到類似問題,但是這個民工小孩擁有學霸級的實力,在校長和地方官員的協調下允許他參加廈門地區高中聯考。

中國之大,沒有一定的準則,前幾天報導一個案例:江西民工的小孩占 (詹) 海特 2012 年在上海被拒入學,父親還抗議遭到拘役,接下來還遭到房東落井下石,這小女孩乾脆在家自學,結果今年獲得美國 Purdue Univ. 入學許可。

參考維基百科 : 2012 年占海特事件


學校(本科+大專)

上一段談到的高中生通過高考目標就是要進入我們所稱的大學,Wait ! Wait ! Wait ! 在中國,「大學」是一個很模糊的名詞,參加了這一場高考當然是照分數分發,分數較高可以考上四年制大學稱為本科生,分數較差考上三年制的大專院校稱為大專生,從台灣說法就是大學聯考跟三年制大專聯招一次考一起分發就對了!

在中國,本科生和大專生這兩種畢業生的地位明顯有差,本科生就是 University,除了校委書記之外其餘制度與國外雷同,大專的設計主要為了技職,三年課程中又包含了近一年實習,因此招募人員時兩者起薪有差距。

我們熟知的名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廣州中山大學都算是本科大學,近年中國政府又玩了一些分等級的遊戲,最常被媒體拿出來參考的是國家 211 重點大學名單,其次還有 1998 年說為了放眼世界一流名校的 985 工程名單大學,被這些點名了就等於披上黃袍先壓倒了其他學校一階,例如福建省有 32 所本科大學,能夠列名 211 重點的只有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兩所,能夠登上 985 名單的只有廈門大學一所,可以推知除非你志在北大、清華,否則廈大必然成了省裡大多數學生的第一志願了


分發制度

這是中國制度最精采也最為人詬病的一環

以上一段提到的廈門大學為例,假設他一年要收 8000 人,事先會擬定一份各省市地區的錄取人數,總合剛好就是 8000 人,當然以所在的福建省為最大宗,其他省要怎麼分配?我不清楚可以概略想像一下。全國各大學招收名額分配原則基本上同廈門大學。

這時就衍生一個最殘忍的不公平了!北京、上海名校雲集,人口總數卻不如一個省,這些名校留給本地生的配額卻是全中國之冠,反之,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山東省人口前幾強省內卻沒幾所 211, 985 名校,造成你在北京考 500 分可以上全國名校,在河南考 530 分卻只能唸三流的大專!!!因此中國境內的「建國中學」公認是「黃岡中學」,這所高中不在北京!不在上海!而在缺乏名校的湖北省!中國每一年報紙上都要上演這種帶血帶淚甚至帶屍體的不公平遊戲,就是北京、上海的小孩笑著低分上榜,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山東學生只能含淚唸大專甚至下海當民工。

諷刺制度不公平的黑色笑話:新范進中舉

然而你也沒有立法委員可以改變一下遊戲規則,即使遊戲不公平,大多數平民只能硬著頭皮參加了。

這也是北京即使有霧霾,仍有上億人不計一切想拿北京戶籍的重大原因之一!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六四前夕補遺



我對六四事件的概略敘述已在前幾年提出,不再重複,發生那幾天的報導太多了,我反而一直想從六四的醞釀背景條件來談一下這個問題,六四事件就兩個口號,一個“要自由要民主”,一個“反腐敗反官倒”

這個口號裡面,台灣人比較模糊的應該是「官倒」這兩個字!

要更深入了解六四事件,以及了解何謂「官倒」,談到「官倒」一定要先了解「個體戶」這個 78 年新創名詞的真正含意!

1978 年鄧小平發動改革開放時,同時出現了一個大問題,1968~1977 年間被迫上山下鄉的青年總共約 1600  萬人要求返回城市,甚麼叫上山下鄉?當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大都市的年輕人下放範圍遍及全中國,有的關係好只丟到家鄉 100 公里外近郊,沒背景的丟到黑龍江、新疆、青海的勞動農場去工作,人口密度較低的省份青年下放則以自己省內優先考慮,例如我常看到電視上廈門老知青聚會,他們下放的地點就在 300 公里內的閩西、閩北山區。

這 1600 萬人到了 1979 年即使少部分已在農村婚嫁仍努力爭取返回城市,這 1600 萬人特徵是:在文革期間最高僅中學畢業,而且已被註銷城市戶籍!部份極端優秀的尖子可以考上 78 年重新招生的大學聯考(中國稱為高考),但是大多數人沒有那樣的天份更已經荒廢青年歲月了。他們拼死拼活回到都市之後,這個一切靠糧票、布票、批文運作的計劃城市裡早已沒有他們立錐之地了!!!

1980 年代初,這些噙著淚水的平凡人只能去做城市裡最低等的單幹工作,例如擦鞋、零工、踩三輪車、開小店。要做這些工作還要申請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簡稱「個體戶」。「個體戶」的主要申請人除了上述的返鄉青年之外還有 1956~1978 年期間被貶為社會次等人導致升學、遷徙、受雇處處受限的「地、富、反、壞、右」五類份子(台灣比較常翻譯為黑五類)。在 1949 年起新中國根深蒂固的計劃經濟觀念裡,此時成形的「個體戶」族群是含有「國家體制外小民」的鄙視含意,當時在北京生活受到保障還能配房的公務人員則稱這些可憐的「個體戶」為「小市民」。

有興趣可以看這一篇文章~中國第一個工商個體戶:同學、朋友都看不起我 

1980 年代初是一個機會無窮的時代,那真的叫計劃趕不上變化,例如台港日生產的電子錶筆、簡易計算機、俄羅斯的羽絨服、皮夾克……都在這時滲入了沿海各地。你敢批貨來賣嗎?或是你敢搞以貨易貨嗎?被毛主席管教過的體制內中國人很敏感,前幾年買低賣高就是「投機倒把」抓到是要治罪的!誰敢做這「投機倒把」生意呢?當然有!爛命一條,沒有後顧之憂的返鄉知青、五類份子「個體戶」願意嚐試!就因為如此,當 60, 70 年代的溫拿~體制內的「紅五類」只能領死薪水的時候,卻眼巴巴看著這些魯蛇壞份子「個體戶」跑遍各地交換資訊從事買低賣高大生意,當時對這些勤跑生意的「積極壞份子」有一個新名詞叫做「倒爺」,當然!這樣的能力僅限於少部分的邊緣人,積極的態度讓他們賺進了第一桶、第二桶金!

80年代有句順口溜叫「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搞微機(計算機)不如賣燒雞,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耍筆桿不如拎秤杆。」

當這樣的社會風氣孳生,體制內的溫拿小公務員只能罵罵,但是身掌國企資源的溫拿官員們看到「倒爺」們的金桶這下可坐不住了!80 年代初中國避免跟外國自由市場直接對沖,先搞了一個價格雙軌制。假設 A 廠化學肥料國際上一噸市場價 1000 元,原料 500 元。但是國內生產原料的上游廠商原料只賣我 350 元,我生產的化學肥料規定要以 700 元提撥給下游 B 國企。這時誰拿把 A 廠產品丟到自由市場一噸就現賺 300元。

假如 B 國企少拿了 200 噸呢?

假如 B 國企根本不需要 200 噸,B國企總經理還是硬把化肥拿足了呢?

假如客戶根本不是B國企而是好欺負的農民呢?

這時A,B國企老闆就有了機會把產品丟到市場上大撈一筆!這種老闆被稱為「官倒爺」 ,「官倒爺」也就是六四事件學生口號「反腐敗反官倒」的反對標的!

看一下六四事件過後一段對大學生的訪問:

「那些真正富起來的人不是倒爺(都是 60,70年代的社會次等人)就是明星,這就是我的感受。像我父母那樣的人,一輩子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卻沒有得到甚麼回報。比如我的母親,每天備課、講課,她耗費的精力肯定不比歌星在台上唱歌少。……」 

從以上看,1980 年代的中國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毛澤東數十年的高壓管制使得紅色中國的紅五類就像這位受訪者對資本主義模式了解仍嚴重不足,他不能理解只唱幾句的歌星為何能拿高薪?心裡對扮演商人身份「倒爺」的崛起心有不甘,加上 80 年代末期的通貨膨脹溫床,更助長了「倒爺」、「官倒爺」尋利的空間。

黑五類出身的「倒爺」和貪官出身的「官倒爺」埋下社會的不平,加上通貨膨脹導致平民生活漸漸困苦,恐怕這才是全國級動亂六四事件的發生背景,胡耀邦去世、戈巴契夫來訪只是提供了觸媒,讓這把反「倒爺」、「官倒爺」之怒火得以點燃。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文革宣傳畫概論


1951 年通過婚姻法的宣傳畫, 畫風仍近似年畫, 上海畫


前不久提到宣傳畫(Propaganda)感觸萬千,2005~2007年我曾經短暫且狂熱的投入中國文革宣傳畫(Propaganda)的收集∕研究,原因是當時有機會靠這題目成為某出版社的一書作家,當年(直到今天)的背景是中共仍把這議題當禁忌,Amazon上面已經有不少討論中國政治宣傳畫的外國書了,但是歐美書僅限於收藏無法對每一張細節進行解釋,出版社認為此案可成為第一本中文書,後來因為資方、編輯群、筆者三方對景氣、市場、敘述深淺、美編等因素各有不同看法,尤其當年尚未大量開放陸客觀光,對此議題極度陌生的國內是否具足夠市場?經市調後並無把握,此案也就此擱置至今。

參考 : 文革小兵 網站

2007年我查過國內可能只有我一個愛好者,對於宣傳畫的初步了解都來自對岸的朋友包括吾友王寧、兩位親身經歷文革的北京大叔指點還有一位香港鄺先生,2007 年左右我自中國找到兩本關於文革宣傳畫的書都當它古玩看待,只論收藏不議身分,資訊有限,我撰稿為當時的出版案時仍有許多疑惑未解。

一直到近五年中國才漸漸放寬,武漢大學、南京藝術學院開始出現學生碩博士論文研究文革宣傳畫,提供參考資料。

老上海畫片
宣傳畫(Propaganda)的古歷史我就不多說了,20世紀前半段使用最廣泛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及蘇俄內戰、西班牙內戰,20 世紀後 50 年的主要舞台轉移到中國、北韓、越南以及非洲國家。

歸納關係可得:最適合宣傳畫的舞台是識字率偏低、經濟拮据、大眾傳播效果不佳的國家以做為政府宣傳之用,在中國部份,遇到百年一遇的文化大革命助興煽火,從發行圖 ∕ 版 ∕ 量來看, 60 年代的紅色中國更成了世界政治宣傳畫史上千年不遇的黃金期。

從上一段的說明應該猜得出來,蘇俄史達林老大哥在1950 年 3 月時簽署 156 項引進工程(鋼鐵、能源、機械、交通、電力、採煤)經援中國,顧問團裡也有莫斯科文青把蘇俄拿手的宣傳畫(Propaganda)一起帶入中國,有趣的是中共 1950 年還來得及沒培養出共產黨底子的畫家,只得徵召畫家協會裡民國時期畫家負責作畫,政府欽定的宣傳畫出版社只有三家!兩家在上海,一家在天津。這些人原來工作是畫「大吉大利、五穀興旺」之類中國年畫或是廣告美女圖為主題的老上海畫片,習慣於畫土地公、年娃娃、娘子、廣告美女等等的畫家忽然必須改畫解放軍vs. 地富反壞右(五類份子)的衝突畫面,現在看來難免不太適應,這些傳統畫家作品缺點就是構圖觀念稍差,往往正方角色不夠氣宇軒昂,反方角色卻不夠猥瑣卑下,作品看起來就是比蘇俄老大哥的作品少了幾分殺氣!

1957 年推動農業合作社的宣傳畫


即使有以上的傳統包袱存在,1950 年代中共宣傳畫仍有走出了自己的風格,並且不斷的跟蘇俄、波蘭、羅馬尼亞以展覽會、研討會保持交流,促使讓畫風從溫厚的民國時代色彩漸漸走向東歐色彩濃厚的無國界的無產階級世界美術畫。

1966 年 2 月電影演員出身的江青主導【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提出「文藝黑線專政論」開始介入所有的「美術作品」,用不懷好意的影射眼光不只砸了民間的畫、禁電影、禁戲劇、停刊物,竟然還波及了為黨喉舌的宣傳畫!!!到了 1966 年 8 月破四舊運動,2月衍生這群工作隊也是兇手之一,多疑的他們找理由負責滿街砸招牌、年畫、路牌廣告。在這樣險惡爪牙遍怖環境下,可想見能夠通過江青這批人審批的宣傳畫是何等模樣?此時也宣告 1966 年 8 月正式進入「紅色宣傳畫時代」!


文革時期地方創作的紅色宣傳畫
一個作家提著腦袋瓜畫「紅色宣傳畫」不二法則就是構圖簡單不做暗示以避免遭噴墨影射,遵從江青指示的「三突出」原則: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主角人物要「色彩紅、光、亮,形象高、大、全」,十年文革期間(1966~1976)年間的宣傳畫作品在江青主導團隊的主導下沒有繼續走向東歐化!反而走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文革最激烈的三年(1966~1968)是一個舉國動亂,造反有理的年代,允許民間自由集社成立紅衛兵小隊,宣傳劃創作方面也進入百花齊放的三年,除了前述的三家出版社之外,各地已經停課的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以及新成立的革命委員會(取代政府的臨時機構)也開始創作文革宣傳畫,這段期間的創作特色是量小、傳播區域小,地方創作人員海闊天空,憑著胸腔一股熱血畫出很多比中央定性更激進的「紅色宣傳畫」像左邊我舉例這張,圖畫下方寫的是

"砸爛勃烈日捏夫(當時蘇聯老大)的狗頭,砸爛柯西金(蘇聯外長)的狗頭"

這~~ 夠嗆吧!不過三年過後這股激情迅速又被老大哥 100% 覆水回收了,小痞子跳不出毛主席的手掌心,滿腔熱血的畫家只好下鄉去創作了。


廣義的十年文革期間(1966~1976)電視仍是侷限於北京高層的奢侈品,報紙採取每天張貼在公佈欄上而非寄送到家,反倒是宣傳畫成了政府發佈政治運動最佳的傳播媒體,什麼「批林批孔」、「農業學大寨」、「反擊右傾翻案風」之類的運動,就必須要在各公共場所張貼宣示,直到毛澤東去世,文革結束為止。

1970 年代, 四人幫當政期的紅色宣傳畫


文革結束,一手發動「文藝黑線專政論」的四人幫自己成為「紅色宣傳畫」的最後一道祭旗。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始,宣傳畫仍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國土的重點項目,只不過重點轉向「計劃生育」、「四個現代化」、「科學教育」等主題,畫家們轉參考西方海報構圖,人物畫風又恢復到民國時期畫土地公、年娃娃、娘子、廣告美女那種畫風了。

1978 年之後的宣傳畫主流 - 計畫生育


1978 年改革開放之後,「紅色宣傳畫」從此成為絕響!初期也是民眾欲速除之的敏感政治作品,貼於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宣傳畫隨著房屋改建走入歷史,只有負責銷售通路的新華書局和前述的三家出版社成為保留完整版宣傳畫的聖地,到了 1990 年代末期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裡「紅色宣傳畫」算是相當重要的交易項目,不過近年市場夠大,盜印版宣傳畫出爐,可惜的是能夠盜印的通常是發行量較大的宣傳畫,價格急速下降,一切又歸於平淡了。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為什麼可以把喪事辦成喜事?

找不到 "天下" 的照片, 只好用東京巨蛋暫代


去年湖北省發生了長江客輪沉船事件,造成 442 人死亡,如果在其他國家這都是一件國家級的交通事故,但是如所預料的幾天後中國媒體老毛病又犯了!幾天後漸漸把報導重點轉移到辛苦的救援人員,把這件「國家級的交通事故」敘述成一件感性的故事。

《生為國人,何其有幸!》、《救援一線,中國最帥的男人都在這兒啦》、《4天3夜,那些感動我們的瞬間》,《世界透過沉船事故見中國決心》,《感謝你無數次遊過那麼悲傷的水域》

外國人跟高知識份子當然看透了這一套,謾罵不斷!但是我當時接觸的一般民眾 95% 都認為這沒錯!不然還能怎麼樣?非常巧合!過了幾天我有個湖北朋友來訪,這個事故就發生在他老家,他提到老家附近的渡舟全部主動加入救援,地方餐館壓低價格或免費給焦急的家屬用餐,我問湖北那些小老百姓對這件事反應如何?他低聲罵:「王八蛋!(後面省略 100 個字)」

這顯現的問題是:「為什麼上級把喪事辦成喜事?(除了第一線民眾)卻有那麼多人不在乎?」

我用熟悉的 MLB 棒球來解釋這個讓中國人迷惑的問題:

A案例:Red Sox 輸球!但是 David Ortiz 擊出全壘打,Ortiz 跟打擊教練的認真感動了球迷,生為我隊,何其有幸!! 
B 案例:Red Sox 輸球!David Ortiz 被三振四次,John Farrell 教練在如此艱難環境下調度感動了球迷,生為我隊,何其有幸!! 
C 案例:Red Sox 輸球!David Ortiz 被三振四次,John Farrell 教練被驅逐出場!但是場邊球迷的熱情感動了市民,生為我隊,何其有幸!!

問題在於定義長江沉船事件和 Red Sox 比賽事件的 Boundary 到底在哪裡?Boundary 如果不清楚,那一定可以找到小不拉嘰的主題來誤導原有指標。西方判斷的指標應該很清楚!長江沉船事件最重要就是死傷紀錄,Red Sox 最重要就是贏球或輸球,David Ortiz, John Farrell, 打擊教練, 球迷都是獨立的自然人,他的個人表現會另外敘述的,就因為是獨立的自然人 David Ortiz, John Farrell 再怎麼優秀也無法抵銷 Red Sox 輸球的事實。

但是把中國的天下論一套下去,全部都模糊掉了!!!!David Ortiz, John Farrell 成了 faceless players 只能算是球隊的一份子,他們的表現被球隊強迫代表了,除此之外,在 Boundary 之內再多找幾個「紅、光、亮、高、大、全」的正面主題,這麼拉一拉,輸球的事實漸漸不抵這些正面主題,喪事就變成喜事了。

前面提到湖北渡舟人家由於親臨現場,那一刻,他把自己的表現和政府的表現明確分開了,所以他開罵了!但是全國 99.99% 民眾沒機會到現場已經被政府代表了,模糊自己所應扮演的角色。

先回到我上一篇《何謂天下?》提到的類似東京巨蛋的天下模型,中國數千年教材不斷的在灌輸你天(統治者)人(民眾)合一,更直接的講法就是~國家已經代表你了!你只是這個天下(組織)裡的一員,這一招我們不陌生,因為國民黨以前也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回憶國中時學校牆上就是寫著「領袖」、「國家」、「責任」、「榮譽」、「服務」。在這樣的想法裡是絕對不會有「公民」、「自然人」的理論出現,推想一下網路上很多「地命海心」忠黨愛國的自干五(自帶乾糧的五毛),不就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公民」、「自然人」的概念,,在混沌的天下裡,搞不清楚自己角色?妄想著自己就是統治者,才會寫出那類五毛文章

參考文:我觀察中國的教育



有一次我看到這個 Youtube 裡面深度討論自然人的問題,張博樹先生是 2009 年被迫流亡的社科院學者,陳平先生是趙紫陽身邊的智囊長居香港,陳平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發言,我直接抄寫如下~~

我們(中華)文化到現在說到 "人" 都是已經有身分角色的人,已經在分工組織裡的人,家庭分工、宗族分工、皇權下的分工、黨天下的分工,中華文化從未解釋分工的人從哪裡來?從未定義分工的人之前是甚麼人? 
中華文化裡沒有「自然人」,你去找聖賢書都是一出生就已定義為身分角色的人,沒有先定義「自然人」,進入這個組織之後怎麼會有人權的概念?

參考:樊梨花的文章-習近平為何發瘋?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何謂天下 ?

 

首先我極力推薦看 Youtube 裡的演講,一年 365 天 8760 小時,如果你認為花一個半小時來解答從小的困惑「中國人的邏輯想法!」值得的話?我推薦撥空看一下。

很多中國人幾千年來以血統、宗族、文化、語言文字為綱的「天下」想法一直沒有轉化成以國際法為依據的「世界地圖」,要看這篇之前請先記住天下的模型:「天下」的概念應該是類似大巨蛋球場 ~ 天如鍋蓋,地如平板。

中國的進步知識份子很厭惡毛澤東在 1957 年提出的「黨天下」想法,假設真有「黨天下」這層布被撕下,那這層布後面鍋蓋是甚麼天下?這時知識份子們就含糊其辭了

他們也不喜歡「家天下」,最多人的解答是含糊的「政府天下」

何謂天下?天下是數千年來中國人一直有的概念,大致上由天、地、人三因素組成。

我概略讀過古代史,詳細讀完明史、清史、民國史。心得是這塊土地上民眾的想法比較特別,他們數千年確實努力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解決方法還沒找到,這些聰明的民眾就預先想到接續的動亂了!

所以,這個解決方法是有條件的,必須要平如鏡面,不能造成地上任何的波瀾,條件就是從天上發佈~~~~

一個天下

一個聖人

一個制度

一個口令

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我們地上的子民照做就對了!

我赫然發現這套方法,其實一直沒有跳出商鞅「商君書」裡軍民合一、國強民弱等馭民之術的想法。余英時、秦暉教授都稱這一套為外儒內法,不諱言這一套從漢朝推行到現在,從西方解讀這種制度問題天上的統治者和地上的被統治者是完全沒有互相交流的,地面上小民只能被動的接受「平如鏡面的最有效方法」,回看歷史書:太平天國、毛澤東算是把「商君書」這一套推行得最徹底的兩個案例,更甚者,這個天下模型幾千年來的修正重點不是在西方人提出的意見如何上達?而是模糊的規範聖人品德修行,以便提出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總之就是一套謊話!這部分鮑鵬山先生有很棒的解說。

我在中國待了這麼久,驚訝的發現反對西方民主的高知識分子比例非常高!以前我不懂原因為何?近幾年我漸漸懂了!!!!

首先你要在每個中國人腦海裡裝置前述的天下模型,用這模型去思考台灣外來的西方制度,那就成了一個半藍半綠的天下,長年半藍半綠之下,接下來衍生的聖人、制度、口令、最佳方法也勢必一團亂了!加上電視上配合的立法院打架畫面,他們想像中的台灣人民成了無所適從的一群。

喔!這樣的生活他們不要。

總之,中國數千年來尋找的天下必須是同一個顏色的!再加一條

一個最好的顏色!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從官僚體系看產能為何過剩?

從海報看出中國對鋼鐵有一種無法形容的迷戀


最近幾年中國的鋼鐵、煉油產能過剩極度嚴重,以我了解的石化業為例,西方幾個全球性顧問公司所做的年報,各國的產能你都可以閉著眼睛相信,唯獨他們對中國的產能錯誤百出!我到了中國現場一看~有些數字嚴重錯誤,有些早已停工。為什麼只有中國有此現象?原因後面會解釋清楚!

鋼鐵我不懂,但是更嚴重!有個笑話說

全球鋼鐵產能:第一名中國,第二名河北,第三名唐山,第四名美國。

我的心得是要談這問題之前,先要概略了解一下中國複雜的官僚體系

前不久有一篇提過中國各地政府的領導人書記以及行政長官都並非來自選舉,前者來自黨組織部的任命,後者來自以黨員為絕對主導的人大選舉,說得白話一點,其實就是蓋法人章與蓋公司章的區別而已,背後的老闆是一樣的。

行政官員的升遷制度就是大學問了,我了解派任來自黨的中央組織部,所以每次改朝換代時內行人會看一下這部門屬於那派的勢力?官員調任照理仍由組織部負責,他們的考核和彈劾呢?就由官員最害怕的中紀委負責。

共產黨是一個包山包海的組織,他能調控的範圍遠超過原先我們在台灣所以為的「政府」體系,我認識過一個地稅局的黨員表現不錯,就被調到...... 你以為的國稅局?不是!...... 而是被調任為村委書記!相當於一個村的老大!代表著黨認為他表現不錯,可以從櫃檯後調到第一線和民眾接觸磨練一下。對了!在調任時要考慮到黨自訂的官員級別,古代的九品到一品現在改稱為科員、鄉科級、縣處級、廳局級一直到正國家級!這是我很頭痛的一塊,中國人好像每個人朗朗上口,我好幾年了就是記不起來!

前面提到的地稅科員案例算是最底層的,另外,我還見過副鄉長被調去當某地級市投資公司經理,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的總經理調任福建省長,四川綿陽市長調任長虹電視董事長。

但是大多數的調動案例還是行政體系內的調動。

例如:江蘇省副省長突然出缺,習主席可能從北京安插他的親信過來,但是最常見的範例還是內升!此時省內蘇州市委書記、南京市委書記、常州市委書記、南通市委書記等人就成了熱門人選了!身處這樣的「諸侯競爭」制度下,要往上爬?!交出GDP業績就成了獨一無二的法門了,所以這幾個明日之星一接手地級市馬上就提出地鐵計劃,新工業區計畫,以及近 15 年最常見的新區計畫(台灣稱為都更),巴不得在五年內用鋼筋水泥把整個都市全部翻轉過來!

說到這裡,我問過大多數朋友,都更拆老房是你情我願的行為,很受歡迎,所以上海人會把「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視為一種光榮。

我們必須承認某些計劃是合乎民情的!必要的!但是要命的一點在於:這些「明日之星」都不是來自民選,只是這個城市的過客而已,決策過程用台灣說法就是「黑箱作業」,此時他想出來的往往不是這個城市考量 50 年 100 年願景得到的比較優勢計劃,最簡單的選擇又能提高 GDP 的利己計劃就是 Me too ! 方案。簡單說就是~

別人蓋地鐵,我也要!
別人搞新區(都更),我也要!
別人搞科學園區,我也要!
別人搞煉油廠,我也要!
別人搞鋼鐵廠,我也要!

幾十年下來的結果就形成了嚴重的重複投資,例如美國的石化業絕大多數集中於德州,少部分在五大湖區(那一州我忘了),但是中國石化業呈現遍地開花的現象,類似狀況的還有汽車業。

在企業選址過程中常出現的劇本是~某Z市條件根本不適合蓋鋼鐵廠,但是Z市長官想蓋促進 GDP,招商過程中外資和中國境內A咖的鋼鐵業評估後都拒絕投資,Z市政府在 GDP 達標的前提下只好不斷讓利(降地價、免地稅、協助環評過關)最後招到一家C咖的廠商來蓋廠,C咖公司為什麼同意?原因有二:一是游資豐富,二是他自己不是真正的鋼鐵內行人!近十幾年最常見就是挾資金豐富的國營房地產公司到處跨行投資!

回到這篇文章的第一段,為什麼西方的專業顧問公司無法摸清中國的產能?因為在美歐日韓,會做如此大型又專業資本投資的就是那幾家財團!順藤摸瓜就對了!但是近 20 年在中國常見地方市級甚至縣級的企業靠房地產致富後在地方政府的保護下轉投入鋼鐵、石化甚至汽車產業,可能鄰省的專業廠商都摸不清他的底牌何況外國顧問公司。

再接續上一段,最後這Z市的鋼鐵廠蓋完了!卻成為每年賠錢的燙手山芋!接下來Z市政府更會運用勢力不讓這鋼鐵廠停止運轉(這是書記、市長的業績,關係著能否上爬!),反而施壓要各銀行支行貸款給C咖公司,漸漸的地方政府跟這家C咖廠商也成了命運共同體了!這樣的劇情算是好的!如果C咖公司老闆夠壞的話!?他可以繼續得寸進尺要求更多。

一個快速成長的社會太注重 GDP 達標,而不太注意後面運作衍生的環安問題以及企業核心的損益問題,總之,就是這個項目的政治目的壓過了其他所有目的。

現在的產能過剩以及呆帳問題算是過去幾十年政治掛帥之下忽略的問題漸漸爆發出來而已。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從中國讀近代史心得 2 - 毛澤東割闌尾

至今, 新居掛毛像跟神壇一樣, 仍是必需品


聽過中國人民大學的周孝正教授談何謂中國憲法裡出現的特殊詞彙「人民民主專政」,照理講「民主」、「專政」兩個名詞是互相衝突的,但是毛澤東卻解釋為「恩威並施」,為了圓潤一下只好再放上人民兩個字。

周孝正教授提到最好的註釋就是共產黨塑造的人物雷鋒說的一段話: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問題來了!怎麼分辨同志跟敵人呢?如果像鄭捷一樣犯下公開犯罪行為那當然是敵人,那如果大家都沒有犯罪行為怎麼辦?你能想像用開會決定嗎?

早期共產黨內也為了這簡單問題爭議不斷,對20世紀中國人不幸的是最後由方法最直接最殘忍的毛澤東取得大位!毛澤東一生不斷重覆使用的方法我姑且稱之為「割闌尾法」。

「割闌尾法」就是假設一群人裡一定有好人跟壞人,用內部組織找出一定比例的壞人,在犯罪事實出現之前就把壞人逐出這個團體,剩下的好人才能走得更快更有效率。 

1930 年中共的黨中央重心還在上海,早期專做農業調查的 C 咖湖南農業專家毛澤東轉型成功在江西佔領區取得軍事權力,這時傳言國民黨培養一支軍隊叫 AB 團(反布爾什維克團)勢力正滲入毛領導的紅一軍,這年11月毛澤東第一次使用「割闌尾法」在一個月內從4萬餘名軍人裡抓出 4400 個 AB 團份子然後執行槍決,後來在比較小「查田運動」又玩了一次「割闌尾法」。毛的草率作風遭到中共內部的嚴厲批判,幸運的是這幾年中共黨中央被抄家從上海緊急遷到江西隨即開始長征(國民黨稱為西竄),黨中央沒時間殺人才,只能把毛澤東打入冷宮處理。

1934 年 10 月起到 1936 年底的長征過程中,第三國際指派的讀書人博古、張聞天、還有上海撤過來的周恩來對農村的了解明顯不如毛澤東,中共大肆宣傳的版本是 1935 年 1 月的遵義會議毛澤東重新取得對紅軍的指揮權,近年考證是遵義會議讓毛的地位上升,重新進入決策圈子,但是離領導人還有段差距。

真正的關鍵還是在國際情勢的變化,第三國際在各國搞的奪權標準模式是工人革命,偏偏中國的工人比例低得看不見,這時王明、李立三還是堅持工人路線,唯有農業專家的毛澤東獨排眾議要玩農民革命,毛澤東自己做過非常詳細的農村調查,他了解地主、佃農和長工想法保守,都不會是革命的響應者,熟讀水滸傳的老毛知道真正想作亂想變天是原動力是中國農村裡無窮無盡的遊民,莫斯科鐵定認為這個人見解怪異卻又值得了解,1937~1938年蘇俄第二階段「大清洗」血腥鬥爭影響了第三國際對中國政策,1938 年 9 月第三國際正式宣布支持毛澤東取代王明為中共領導。 

提醒一下,1938 年 9 月七七事變已經爆發,比較熱血的彭德懷、林彪、朱德都主張加入抗日戰線,毛澤東看法卻不是如此,他主張保存實力將黨遷往不受戰爭影響呈現半隔絕狀態的延安,站穩腳步之後 1942~1945年間在劉少奇、彭真、康生的協助下第一次嚐試當起中國的史達林,史稱延安整風運動,他怎麼玩?大家應該不陌生可以想像一下,我就不詳述了。

對了!千萬不要忘了前面提過的「割闌尾法」

1947年抗戰結束後中共在華北佔領區搞土改,取得戶口數之後繼續用「割闌尾法」來決定該殺多少地主?毛澤東的「感覺」是:8%是地主富農,92%中農貧農雇農,這時中共還不是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各省政策稍有不同,主導人有兇狠的康生、劉少奇,也有溫和挨批的習仲勛,根據楊奎松教授研究,到了 1950 年總共殺了 25 萬的地主和富農。

1949年奪權後,1950 年的鎮反運動算是第一次在全國玩起「割闌尾法」,毛澤東認為全國還有百分之五是壞人,但是先抓最壞的一批玩玩,壞人的定義包括:勾結帝國主義者、收買公職人員者、參與民兵叛變者、參與特務組織者、破壞公私財產者…….。1951年1月發佈鎮反運動該槍斃的比例為人口的千分之一,例如上海 600 萬人就要抓出 6000人來槍斃,對了!南京是國民黨首都,所以比例提高到千分之 1.5。

江西 / 福建邊界深山裡的客家老人


1954 年統計鎮反運動一共槍斃了 71.2 萬人(約人口千分之 1.5),逮捕入牢約 400 萬人,有趣的是鎮反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最受民眾歡迎的一次「割闌尾法」,確實把國民黨時代的地、富、反、右、壞份子都殺光,我 2013 年到福建、江西邊緣與世隔絕的客家村攝影,那裡的人告訴我,老一輩最懷念的就是 1951~1958 年的那段時間,佃農初獲田地,殺光壞份子讓村裡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步,我猛然想起這也是電影【活著】裡最快樂的那一段生活,才會讓這些人 1958 年才會對毛澤東信任到了幾近迷信的地步。

1956年動用「割闌尾法」使用在反右運動,這次受害者以城市裡的高學歷知識份子為主,毛澤東要求每個國營單位交出一定比例的右派份子,1978 年統計最後一共抓出 55 萬右派份子,這個運動特色是受害者不乏全國知名人士,處置方法主要以下放勞改到黑龍江、新疆、甘肅的集體農場裡「洗滌靈魂」為主,可以想見這些高學歷人士到了如此嚴苛的環境之下死亡率相當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甘肅夾邊溝事件

由於反右運動受害者以高學歷、高知名度的知識份子為主,很多受害者以及子孫有能力用筆寫下回憶錄,近年反右運動受害者的發聲大概僅次於後面要提到的文化大革命。

北大錢理群教授研究過1958年毛澤東的心理,1957年國際共產黨莫斯科會議,他在大會上發表【東風壓倒西風】演講之後,他的自信在這一年達到顛峰,生平多種迷信和荒唐行為都在這一年出現,要簡述一下他的自信,不妨先了解一下共產主義的基本立論:

人類從人猿通過勞動演化成人,也就是勞動創造人,接著社會發展開始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進步到資本主義社會,更進一步的發展就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再到共產主義社會。 

孫中山一生吹牛要跳過資本主義社會,從封建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可惜他和國民黨一輩子做不到,而毛澤東判斷自己快做到了,因為他已經把壞人殺光 ∕ 隔離了!正要帶著「六億人民皆堯舜」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用這樣的立場來解讀大躍進時的標語,一切就很清楚了。

接下來,大家都知道毛澤東在 58~62 年的「大躍進」運動跌了個狗吃屎,值得注意的是 1962 年時務實的劉少奇、鄧小平檢討問題認為出在領導的方法根本不對,在華北土改、大躍進時手段兇狠不輸毛澤東的劉少奇讓步了,他准許部分自耕地,讓民間的自由市場在消失 13 年後又出現了!但是闖下大禍的毛澤東還是在檢討別人,看法竟然是「(農村)基層幹部有三分之一不在我們手裡!還在國民黨和地主手裡。」剛聽到或許會啞然失笑,但是你用「前幾年的『割闌尾』割得不夠乾淨」來解讀毛澤東想法,那就非常清楚了,問題是毛怎麼知道是三分之一?你不用同情這些(農村)基層幹部了,毛澤東 1963 年又發動一波「割闌尾法」的四清運動把這三分之一國民黨和地主餘孽抓出來。

1963 年的四清運動發生在農村,受害人數遠遠大於前面提到的反右運動,可悲的是 99% 的受害者都以半文盲程度的農民為主,沒有能力為自己留下紀錄。

1966年文革發動之前,後人研究這確實是一場長達數年的佈局想把劉少奇的權力搶回來,我的想法是在毛澤東的心裡或許很疑惑「割闌尾法」怎麼割不完?於是接下來文革最恐怖也是效率最高的「割闌尾法」就是不再由黨組織開會來抓人(他也喊不動黨組織了,組織聽劉少奇的!),而是改由遍佈全國的紅衛兵來執行,全民一起抓壞人,大躍進、四清以及其他的矛盾未獲解決,就發動這種全民肉搜,造成的傷害必定超過原先想像,文革的「割闌尾」也不再劃定比例,隨時可以羅織罪名,我 2003 年認識一位原籍廣東汕頭的老闆,他賣了幾顆雞蛋遭到檢舉,害得他逃亡香港,母親代替入獄,他到了香港成為鉅富後接送母親來港定居,到了 2003年還是不知道當年誰檢舉他?另一例是有一位何天開先生家裡被發現一本 30 年代的雜誌,上面有江青年輕時的結婚照,代價就是入獄五年。

1966年之前的幾項運動,針對主題、目標、地點、割闌尾比例都有一定節制,1958年起的大饑荒我稱之為超乎預測的脫序現象,畢竟大多數死亡人數不是直接來自毛澤東設定的「割闌尾法」,1966年起的三年文革就真的是主題、目標、地點、割闌尾比例都沒有設定目標的全面恐怖行為。

毛澤東生前說他的兩大功勞是建立共和國以及發動文化大革命,可見他想得很遠,他怕這個共和國在他死後腐化,除了發動一波最強烈的鬥爭、最徹底的「割闌尾」,還要把學生「上山下鄉」送到農村學習體會第一代領導人的環境以淨化未來的領導人。(潘鳴嘯研究結論,搞「上山下鄉」不是勞力過剩的經濟因素,而是政治因素)

毛澤東造成的負面問題很多,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我歸納就兩件事:一是他的恐怖行為讓全民皆「斯德哥爾摩」,阻止了中國各種思想的進化。二是他毀了人之間的信任,需要百年才能彌平。

90年代有一個知名老記者陸鏗(1919~2008),他90年代預測未來中國大陸將開展一波批毛行動,現在對照起來,陸鏗的預言沒有發生,原因在於「斯德哥爾摩」症狀嚴重性遠超乎陸鏗所能想像。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從中國讀近代史心得1

中共的長征油畫


到了中國跟這邊的朋友聊到近代史時,有一段雙方難以互相溝通的片段,各說各話,人物和年代根本對不起來,那就是 1912~1945年這一段歷史~~

我們受的樣板時間架構是辛亥革命後、孫中山二次革命、蔣介石北伐成功、黃金十年、西安事變、直到抗日八年。 
共產黨版的時間架構是:蘇俄革命、五四運動、1921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1927蔣介石清黨、江西瑞金政府、長征、遵義會議、第二次國共合作、延安整風運動。

當他們提到 1912~1945年共產黨史裡的重大事件如蔣介石五次剿共、安源罷工、肅 AB 團事件、皖南事件、百團大戰、華北地下工作等等,我們聽到人物、地點像是另一個行星的對話了,這些「外星人的語言」早期台灣大概只有陳永發教授可以翻譯。

近 20 年兩岸溝通之後,網路上查到的簡體字資料絕大多數還是受到意識形態影響,不能直接採信,我建議看幾個專門研究中共黨史教授例如王奇生、楊天石、楊奎松、高華寫的書,他們共同點是近年為了查資料跟西方、蘇俄、台灣進行對照,甚至到台灣短期講學,他們的著作也開始在誠品書局的角落裡出現。

共產黨人物方面也有類似問題,透過課本和反共媒體大家對毛澤東、周恩來、林彪、彭德懷、劉少奇、鄧小平、江青人格特質算是稍有概念了。但是扯到 1912~1945 年這一段黨史又出現了王明、博古、張聞天、王稼祥、董克武、胡喬木、李立三、丁玲、周揚 etc 這些戲分偏重卻又陌生的演員,初看一頭霧水,就像看三國演義一樣,只能學習慢慢去捉摸他們的特性了。

國民黨灌輸的歷史架構裡,首先是忽略不談中國共產黨的背後的偉大願景,第三國際

第三國際成立於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成立,當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本名「共產國際」,以別於第二國際的本名「社會主義國際」。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皆為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
中國共產黨崛起不是少數幾個人的意志而已,一定要知道有總部在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在背後指揮中國共產黨,第三國際採取類似天主教梵諦岡的中央集權指揮法,支部領導人、經費、重要政策都由莫斯科指派。

有個最指標性的案例是1929 年中東路事件發生,張學良驅逐蘇俄人,鬧到中華民國甚至與蘇俄宣布斷交,第三國際誤判為日本即將進攻蘇俄,1931 年 918 事件發生更堅定了蘇俄的判斷,第三國際發給中共的口號叫「保衛中國,保衛蘇聯」,第一句話沒話好說,第二句就很矛盾了!此時正在南方打游擊的中國共產黨到底要站哪一邊?

位於四川山區,紅軍留下的歷史遺跡


在前述中央集權式的指揮下,有奶便是娘!為了經費還是乖乖站蘇俄母親那一邊,反之,以民族主義為優先考量的創黨主席陳獨秀就因反對「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而遭到開除。

在我們的課本裡,掠過他們與第三國際的密切關係,讀者自然會把中共判讀成一群類似水滸傳那樣結構鬆散的土匪,另一方面又很疑惑國民政府怎會敗給這樣的土匪組織?過去在正統的教科書裡,「土匪組織」中國共產黨只有在 1936 年西安事變時站上舞台短暫演個配角,抗戰八年用很籠統的「一分抗日、兩分對付國民黨、七分壯大自己」帶過,國立編譯館那群老騙子絕口不提 1936~1937 年的國共第二次合作,不提雙方在武漢的一段蜜月時期(可參考蘇俄航空志願隊一文),因此無法解釋 1945 年之後這群「土匪組織」為何快速崛起?無法解釋國民政府內為何有那麼多的共產間諜?為何這批人崛起四年內就把勞苦功高的國民黨趕跑了。

我說的那群老騙子(國立編譯館)只好用「蘇俄佔領東北,接受日本武器,美國馬歇爾幫倒忙」這種騙小孩都很勉強理由來推託國民黨 1945~1949 年間鋪天蓋地的大挫敗。

「幸好」接下來共產黨在 1958 年底到 1978 年這 20 年把中國大陸搞得一團亂,剛好可以呼應過去國立編譯館對共產黨的「土匪化」、「妖魔化」,這樣的解釋除了極少數的「9.2%」之外,大多數人從 1980年代柏楊、李敖、黨外雜誌出現時應該就看出破綻了。

柏楊、李敖、80 年代黨外雜誌告訴我們國民黨的謊話在哪裡?盲點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 1921~1949 年間「土匪組織」共產黨如何快速崛起?為什麼崛起?做了什麼事?

下次再談共產黨的崛起故事。


從中國讀近代史心得 2 - 毛澤東割闌尾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馬英九的功過 !



馬英九下台前夕聊聊他的功過,以及中國人怎麼看他!

在中國他的名氣非常全面,在 2008 年之前中國人喜歡他的程度跟 1990 年代台北市的中年婦女差不多,因為他被共產黨定義為:

即將取代台獨大壞蛋陳水扁的純血正統天龍中國人。

我看過一篇中國人寫的抒情文,把他形容成被誘騙到了美女如雲的北京天上人間夜總會依然剛正不阿的正派君子,可惜找不到這篇文章留底。

2008~2016 年間,除非對台灣議題有興趣的極少數網路族,中國人對他的印象很片段、很片面,還是來自黨控制下的電視和網路,我觀察到了 2014 年第一槍出現了!有一個相當有地位的教授張維為批評他的能力不如一個區委書記,這裡所指的《區》是指市下面的行政單位,大概就像我們的台北市大安區,2014 年底國民黨選舉大敗後又喚起了張教授這個批評案,CCTV 也跟著開始對他進行負面批評。

2016 年大選前,很多中國朋友到了選戰前才對國民黨的積弱不堪感到困惑,因為這嚴重傷害了近十年中國崛起的「民國熱」風潮,經過選戰大家漸漸適應之後,遑論新敵人蔡英文,馬英九的名氣甚至不如朱立倫了,真的!不如上場打仗的朱立倫。

我對他的批評多到無法形容,我骨子裡很討厭他,或許可以用偏見來形容!

我對他唯一的正面看法就是:他近幾年大幅開放大陸觀光以及陸生政策!雖然發生了挖珊瑚事件偷青天白日勳章事件瘋婆子張秀葉事件以及最嚴重的一條龍問題,但是我必須要說馬英九這一舉動有一個非常正面的效應:

讓中國大量中上甚至普通收入的民眾有機會到台灣一遊,民間出現了 15 年前根本不敢想像會出現的親台派,也削弱了「血洗台灣」偏激派的勢力。

我預測這個效應未來幾十年勢必影響民間(不敢把中央算進去),效應多大?我不會量化!等著看。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文革 50 週年前夕感言

5/2 人民大會堂的紅歌演唱會


中國人一向不願意提自家不光彩的事,尤其是對不熟悉的外人,跟台灣白色恐怖的寒蟬效應一樣,中國老一輩防人之心很重,相信閉嘴減少麻煩才是真理,我在中國待了這麼久,只遇過兩個人跟我聊過文革。同年紀的對文革的了解可能比我們還少,我目標是要找曾經親身參與的長輩,這些人現在都已經 70 歲上下了。

其中有一個康老師 1966 年時從大學畢業,曾經多次出席毛主席八次接見紅衛兵大會,還曾經在清華校園裡親眼目睹鄧樸方摔下癱瘓,我對文革歷史的興趣,康老師算是引進門者。

就像近年台灣的改變,我稱呼 2014 年 11 月 29 日「九合一」選舉為國民黨的「淮海戰役」(徐蚌會戰),但是一場毀滅性的挫敗並非憑空而降,它必然是經過多年能量的積累。

同樣的,文革的爆發重點不在文革多殘酷,死了多少人?而是在這場荒唐的大戲是怎麼出現的?

文革為什麼會發生?我 2011 年在 PTT 網上的答覆,裡面有一篇摘錄自中國貓眼論壇網上的文章,貼完沒多久就被刪了,我當時看見立刻存檔,算是至今為止我看過最佳的第一人稱(老紅衛兵)解答

老紅衛兵回應:好多學者都在爭論,爲什麽會有文化大革命? 這問題可複雜了。包括爲什麽毛澤東要發動這場文化大革命?爲什麽老百姓都會那麽 積極地投入?爲什麽紅衛兵都那樣地狂熱? 其實有的問題對過來人不算是什麽問題,本來就該是那樣嘛,比方說爲什麽十幾歲的 孩子那麽野蠻,打死人都不帶眨眼的?。。。。。。。

我當時的答覆漏了一段重要的小細節,劉少奇下鄉(他拒絕地方政府一切協助,直接住進農民的倉庫裡)看過農村的慘況之後,他告訴毛澤東:

人相食,你我都要上史書的

這句話觸動了熟讀25史的毛澤東最敏感的神經,老毛決心要報復到底!

文革能夠啟動?!有一個最重要的背景就是當時中國跟國外處於 99.999% 隔離的狀態,毛主席才能用雷鋒、陳永貴焦裕祿邢燕子東方紅八大樣板戲把數億人的大腦全部先弱化,再單一化,才能讓上面這篇文章講的這些十幾歲的孩子達到「毛主席指向哪裡,我們就去哪裡!」,一個十幾歲的小孩才會有勇氣把老師殺了,剖開大腦看裡面有沒有跟國民黨聯絡的「電波接收器」。

10 天前,一群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搞了一場紅歌演唱會,這場會挑起了無數中國人敏感神經!官方極力否認主辦,了解共產黨細心程度的人(包括我)都不相信能夠登上天安門廣場旁的人民大會堂演出的重要節目會是一場下對上欺瞞活動,反之,一致認為這是一個試水溫的動作!!!

我個人看法是現在那個 99.999% 隔離的狀態早已不在!過去 30 年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全面西化沒有遭到民眾反抗的年代,連鄉村都樂於使用西方人的馬桶,雖有幾起仇外個案發生,仇外教育強度已遠不如老紅衛兵所述。再考量劉仲敬所稱的「流沙社會」,有人要點燃火種的話,大概只能在幾個城市裡燃燒一下,我不相信類似文革的高張力運動能夠再次遍地發生。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中國各區域的差距

我拍的農村大叔


從台灣南北差距可以想像中國各地的差距之大,我去過各省裡也有南北東西之爭,不過分得太細沒有意義,我多年的觀察最贊成使用研究農村社會問題的學者于建嶸 教授用的分類法。

出身湖南的于教授很粗略的把中國分為三塊,界定如下

1。權力的中國:北京、天津、河北
2。資本的中國: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
3。勞動的中國:其他內陸各省, 尤其是四川、湖南、江西、貴州、河南、安徽

至於東北,山東算哪塊?我認為很模糊,把他當作介于數種定義之間的灰色地帶。

權力的中國:是以大一統理念為優先考量的,就連人民想法也偏向「地命海心」。

資本的中國:是近兩百年來享受的西洋思想和外資好處的族群,想法會以個人 / 家庭利益為優先。

勞動的中國:沒有主動的選擇權,百年來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其他兩區塊需要的勞力,特徵是過剩的勞力以及偏低的所得,使得中國史上大型農民起義或民變都出於這一區。

參考:各地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中國的公路巴士


這張照片是我拍自中國農村巴士內部!

中國的巴士從跨省的長途巴士到鄉鎮間的農村巴士都是省營,縣營,我沒見過民營的!也因此他的發車時間一般就到傍晚 18:00 截止,這樣子反而形成一種跟私營車共生的潛規則,過了 18:00 你要搭車就只能搭由私人車來跑的黑 D 了。

什麼叫長途大巴士,什麼叫農村巴士,什麼叫黑D,大多數台灣人不願搭乘,我的個性反而好奇刻意去搭乘以求了解,簡單介紹一下:

長途大巴士通常是一二三四線城市之間的巴士交通,這類巴士特色是上車要檢查行李,買票要對照身分證,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常見的案例如下:一部 50 人座的大巴士,你在車站買票上車只有 10 個人上車,接下來就在市區裡幾個沒有站牌 but 顧客有默契的地方接客,客人一下也從 10 人拉高到 40 人,上了高速公路之後,車掌才開始向後面這 30 人收現金,不給票。看出來問題了嗎?這也可以解釋我之前寫過的一段敘述

車站在哪裡?在偏遠的城區,沒有指示標示牌,不過這不重要!因為沒有人去車站搭,那要去哪裡?去A十字路口,等我到A十字路口,真的有車在排隊,但是沒有任何車牌!!!! 
數萬人都知道往廈門的巴士不是在車站也不是在A十字路口搭,而是在某高中門口搭,但是沒有車牌更沒有標示來車時間,更細膩的問題如週六週日幾點會加開?奇怪每個鎮民都知道!

這部車紀錄上只賣車了 10 張票,但是卻載了 40 人,車上收了 30 人車費的現金,大家都知道,但是少說不說大家都沒事,一些省企,市企的虧損就是這樣來的!

在上海附近的交通公司管理最嚴格,消費者水準間接抑制了這類的事情發生,但是越偏僻的路線就越可能發生這類的事。

農村巴士大概只能搭 20 人,負責縣內各鄉鎮之間的交通,90% 的客戶是最弱勢的農民,政府把價格壓得相當低,照理這樣沒什麼油水,但是巴士跟農民間都是熟人,附加利潤就來自托運,就像上面照片裡的瓦楞紙箱,甚至我還看過托運幾包麵條,到了某地,整部車就停下來等麵條的主人整理頭髮完之後出來領貨,中國農民生活步調比較慢,車上乘客還會笑眼看待這種事。

黑D是在中國生活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台灣很陌生,一言概之就是無牌計程車,有車者靠行聽行調度,黑D好處是隨叫隨到可以把你從A城市某地點直接送到B城市目的門口,這些司機辛苦工作技術過人,來自五湖四海,搭黑D可以聽到市民的小故事,是了解中國社會的捷徑,有機會再來扯這些小故事。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缺少土豪的世界





這一篇 Youtube 是要了解中國社會結構很重要的捷徑,劉仲敬為了拖時間說得太委婉太引經據典了,我簡單解釋如下:劉提到中國自古是一個家族的社會,地方上影響力最大的就是這些在當地生存數百年的家族,就像在台灣也會出現林獻堂、辜振甫、陳中和這樣的家族。

在中國,家族的崛起原因更為複雜,仕紳,經商甚至靠武力崛起的案例都有!但是從蔣介石開始就傾全力去消滅這樣地方性的「土豪」,以便於中央單一體系的統治,到了共產黨就更徹底了!,不要說別廷芳傅伯翠劉文彩這樣省級的土豪,甚至到鄉鎮級的土豪也殺得乾乾淨淨。

在台灣小鄉鎮街上你到處可以看到「陳XX向你問好」,「林OO服務處」這樣的招牌,就算他掛 D 黨或 K 黨,可貴的是當地方民眾與上級政黨發生衝突時,台灣的選舉制度會逼使他們選擇以地方意見為優先考量,在中國,是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人存在的,一個村一個鄉只有一個勢力就是「黨」!

有沒有土豪的社會差距在哪裡?一個最好的對比,1875年起三年華北發生大旱災,又稱「丁戊奇荒」,當時江南的仕紳(土豪)自動發起救災活動,在大運河癱瘓的前提下把救災品從江浙送到河南、山西、陝西、河北等災區,極端對照是 : 到了 1960 年大饑荒時,這些仕紳(土豪)早已被滅光了,農民(包括土豪子孫)在自己鄉裡餓死大半,卻沒有人能打開糧倉。

我這幾年在中國,何其有幸,親身見證過兩次地方性的小型社會動亂,心得如下:

先參考一個最極端的案例 ~ 日本 311 海嘯,救援行動為什麼那麼有效率?關鍵在於政府跟民眾之間的互相信任,在動亂的過程中,災民完全相信政府提供的資訊。除此之外,我猜想扯到又長又厭煩的善後工作時,日本民間社團「土豪」例如山口組可能也幫了很大的忙。

反之,我在中國境內見到社會動亂最大潛在危機在於:平常不相信 CCTV 新聞聯播的農民根本不信政府提供的訊息!

政府要我撤退?一半以上不信!
政府要我不撤退?一半以上不信!
你說沒死人?一半以上不信!


這時沒有立法委員,沒有議員,沒有地方耆老,沒有資深記者來進行溝通,更沒有類似山口組、慈濟、義消、媽祖廟、扶輪社這類社團能進行地方小規模資金人力動員,我見過一個社會事件有一小段是 ~ 某次大型工安爆炸事件A鎮將居民撤到 30 公里外的B鎮,午餐時間到了!A鎮的幾個官員動員三輪車在街上買了上千份便當給災民吃,B鎮的民眾除了大賺一筆的飲食行業之外,多數冷眼旁觀的民眾一頭霧水,因為事先根本不知道A鎮鎮民要撤過來,反而在抱怨買不到便當。A鎮僱員忙到累死,從頭到尾沒有任何劉仲敬所稱的「土豪」插手幫忙。

反之,此時,如果出現帶著圖片的謠言?那散佈力量就遠遠超乎我們想像了!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大陸武統線上民調 85%網友喊打

我以前在台灣對此類新聞還有點不舒服,現在我反而笑笑以對了。



參考:Plurk 討論串 ~ 我們水裡幹百姓看翻船一個抗洪幹部的哀嘆:鄧文明 (2016-07-2)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蘇俄在中國 (2) 為什麼叫書記 ?



台灣人到了中國都會搞不清市委書記、縣委書記這職稱!等到你聽到市委書記比市長還大更是疑惑,在1912年開始的「中華民國」行政職稱裡「書記」是一個類似秘書、文書員的名詞,怎麼到這裡成了老大一把手了? 

這又要稍稍了解一下中共從蘇俄引進的行政體制,看一下上面這個圖,先看右邊兩塊政府(國家)與人民(社會)的關係,這兩塊理論跟西方差距不大,台灣人一看馬上就能理解,我賭台灣鄉民直覺會問一個問題:市長是誰選的?抱歉不是人民投票直選的,而是由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大會選的!不清楚喔?香港不就是一個最明顯的案例嗎?人民代表的來源請看這裡連結說明,實際上~你懂得! 

這張圖跟西方國家最大的不同在於~還有最左邊這一塊黨組織直接指揮政府!這點一定要稍稍了解一下國際共產黨史,蘇俄革命成功之後1919年3月就成立一個有別於蘇共政府的共產國際又名第三國際,發表《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正式對各國輸出共產主義,又稱輸出革命,這是一套由共產黨員執行的計劃,先有共產黨組織後有人民政府。

有一個案例最能理解,中共 1949 年已經在對岸成立解放台灣的「專案小組」,任命一個台灣省委書記舒同 (1905~1998),就像上面這張圖顯示,下轄專案小組行政、武裝軍力、紀委(監察)以及檯面下的潛伏台灣間諜網等部門,但還沒有台灣省長,因為台灣還沒攻下,人民代表還沒選出來。

回到這個黨組織,共產國際(第三國際)1921年在中國開第一次大會,選出領導人陳獨秀,這個領導人職稱就叫「書記」,問題來了,前面說過 1921 年算是北洋政府時代,「書記」明明是一個類似秘書、文書員的職稱。

第一個說法是當時在共產黨裡只能算 C 咖的農業專家毛澤東代表湖南省出席,擔任書記員的角色(毛到底有沒有到上海出席?至今說法不一),後來毛就把「書記」這名詞當老大了!這說法我在台灣聽過兩次,不過我後來問資深共產黨員的答案卻不是如此!毛當時確實是 C 咖,共產黨 1931 年在上海抄家被趕到江西瑞金時,毛的地位才大幅上升,因此 1921 年已經做完白紙黑字紀錄的名詞「書記」確實跟毛無關,而是跟陳獨秀有關,陳自稱「人民公僕」而將俄語翻譯過來的第一把手職位 секретар 命名為「書記」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國境內「書記」成了一個老大的代表名詞了,中國法庭內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法庭上有一個小咖的「書記員」自民國時代沿襲至今,形成對比。

 跟前述市長不一樣的。市委書記不是由人民代表選出來的,而是由黨組織部直接任命的,他才是對整個黨組織負責的人,市長呢?他是對下對人民負責的,所以市委書記被視為一把手,市長二把手。同理可推,省委書記一把手,省長二把手,總書記一把手,總理二把手。


我的經驗,看過以上的故事和組織是理解中國朋友邏輯的途徑,例如他們聽到過去 30 年民進黨崛起的故事,保證每一個人都問我:「外國有誰給民進黨錢?」,從他們聽起來 ~ 民進黨掌權極度類似第三國際/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蘇俄在中國 (1) 航空隊

以武漢為基地的蘇俄航空隊,中共的王明,周恩來當時也駐在武漢


在中國空閒時一大樂趣就是在這裡讀中共黨史,相對於國民黨、民進黨的柔性政黨,共產黨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黨,收集全中國的菁英所組成,你遇到相關問題時也會有很多的黨員可以為你解答,陪你討論,學習速度百倍於身在台灣,要看中共黨史時免不了會扯到民國史甚至清末史,去年馬英九接見了蘇聯航空志願隊後人,這個航空隊還曾經轟炸松山機場!引起廣大鄉民一頭霧水。

這非常有趣!代表著~我們的歷史課本在「反共抗俄」的前提下,選擇性陳述甚至撒謊

我找到高華教授的文章 "談談抗戰歷史的幾個問題" 寫的

1936年,陳立夫奉蔣之命和蘇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接觸,希望與蘇結成軍事同盟,“使日本知難而退”。蔣的這一舉動還有另一考慮:“使蘇俄不要乘中日戰爭而幫助中共”。但蘇不願和中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 
1937 年春,經鮑大使和王寵惠外長多次談判,雙方於 8 月 21 日在南京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的實際意義是蘇聯願向中國提供軍援。 1937-1939 年是蘇聯援華的高潮。蘇聯是這一階段最大的援華國家。抗戰爆發後,立法院院長孫科三次赴蘇,獲得了 2.5 億美元的軍事貸款,楊杰將軍任駐蘇大使,專門接洽軍火來華問題。蘇空軍援華計 1000 架飛機,2000 名飛行員,500 名蘇聯軍事顧問活躍在中國幾個戰區,並通過從阿拉木圖(哈薩克城市)-迪化(烏魯木齊)-蘭州的戰略公路,援助中國大量的軍火。 
1939 年,蔣通過孫科向史達林請求,再派北伐時期蘇聯軍事總顧問加倫將軍來華。加倫將軍又名勃留赫爾,1930 年代初升任蘇聯元帥,是蘇聯遠東紅軍總司令,但孫科被告知:加倫是日本間諜,已被處死。當然,被強加在加倫將軍頭上的罪名是子虛烏有的。二戰爆發後,蘇聯對華援助逐漸減少, 1940 年後,蘇空軍飛行員和顧問陸續回國,對華軍援停止。

這件事有個背景是 1931 年 918 事變之後蔣介石希望拉攏蘇俄(雙方在 1927 年 412 清黨事件撕破臉)制衡日本,雙方在 1933 年復交,到了 1936, 1937 蘇俄也認為只有蔣介石還能抗日(蘇俄怕日本在東邊侵略蘇俄),他們背後扶植的中共尚未成型。

另外從蘇俄軍援事件看已經在蘇俄待 12 年,一度流落烏拉山的蔣經國何時返回中國的?1937 年 4 月。BJ4

在台灣標榜「反共抗俄」的中華民國絕口不提「1000架飛機,2000名飛行員,500名蘇聯軍事顧問」,只提 82 名飛行員 79 架飛機的美國飛虎隊,只能說中華民國辛苦了!後人也辛苦了。

在中國兩股最大的外來勢力是蘇俄和日本,日本勢力只有兩股高峰期一是 1895 年甲午戰爭到1919 年五四運動以及上一篇提過的 80 年代初,台灣對日本文化影響毫不陌生,這裡的日本風影響對台灣來說只能算小兒科,但是台灣陌生的蘇俄風格影響從 1919 年之後至今已經入腦入骨,無法抹去。這一篇算是開頭,以後會另專題介紹。


參考 :「正義之剣」-蘇聯援華空軍志願隊保衛中國天空的俄國人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談一下仇日的原因

2014 年在武夷山遇到抗日神劇開拍


小陳是我最常去一家咖啡廳的老闆,今年 27 歲,他持農村戶口,大專(相當於我們的三專)畢業後先到上海學習一陣子,然後回到縣城開咖啡店,你可以想像 30 年前在台灣小鎮開咖啡店的情景,在這樣咖啡沙漠經過慘烈的生存競爭後,他的咖啡店目前是全縣城活得最久的一家,我非常欣賞小陳對咖啡的執著,他整天研讀關於咖啡的文章,辛苦的積沙成塔後買下和一線城市同級的關鍵設備,吸引了整個縣裡最高端的客戶,除此之外,例如台商和廣東人喜歡他單純 / 容易相信人的個性,讓他的店成為外來人最喜歡的駐點。

有天,小陳外送後回到店裡臉色非常難看,我詢問才知道,他送十杯咖啡到台商工廠辦公室裡,發現原來台商點他的咖啡是........是 .........是給日本人喝的!

「你有認識日本人嗎?」我問小陳
「沒有」

小陳無法具體解釋原因他為什麼不高興,我想到的解釋就是前不久提過現在年輕人資訊的來源已經轉變成網路>電視>報紙了,我自己在中國境內跟著大家一起用微信、微博、偶而不小心看到抗日神劇,如果我不翻牆的話?那關於日本真的沒有半句好話!

喔!全日本只有一個正面人物叫做蒼井空。

這樣的環境下,小陳恨日本就像我小時後作文都主動寫「反共大陸,解救大陸同胞」一樣,成了一種天性了。

使用日本車和日本設備的名片印刷公司,在門口貼上這張

站在中國政府的角度為什麼要不斷的每天用 23 小時 59 分提醒民眾那段 70 年前的事情呢?

我觀察心得是~~只有一個解釋叫做「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中國在 1978 年以前是把整個西方當敵人的,有個真實故事是當年中國拍結婚照片是不能笑的!因為世界 2/3 的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者鐵蹄下,台灣還沒解放,不能笑!

1978 年的開放太突兀了,忽然間,美國人跟日本人都變成了朋友,台灣年輕一輩可能不知道在 1988 年蔣經國去世前,台灣跟日本關係有一段冰河期,有趣的是這段時間在鄧小平的引導下卻是中國跟日本的蜜月期,所以中國最大的長虹電視找東芝投資,中國現年 50 歲那一輩 80 年代初迷戀山口百惠,看日本經典電影《砂之器》、《望鄉》的時候,台灣電視上是絕對不准出現一句日語(除了巴格野鹿),不准出現日本文字更遑論日本歌的!等到李登輝上台鬆綁開來的時候,山口百惠已經退休了,台灣人看到的是松田聖子。

1980 年代的中國是千年來最開放的十年,跟美日變朋友,接著對台灣頻頻示好,在蔣經國的三不政策下,央視春晚上唱著憑空想像的《鼓浪嶼之波》(創作背景故事)對台灣充滿美好的憧憬,開放探親後在無數感性故事的背景下進入蜜月期,中國突然只剩越南這個小敵人了,民眾的怨念不得不轉向內政,這樣的背景下就出現了 1989 年的六四事件了。

深黯治國術的共產黨學到他們需要一個虛擬的敵人,於是日本人獲選了,1989 年 10 月起以曾經被中國教材忘記 25 年的「南京大屠殺」為主軸,激化雙方關係,1994 年千島湖事件開始,台灣 + 自稱 20 歲以前是日本人的李登輝成為另一個敵人稍稍分攤了對日本的仇視。

2005 年國共兩黨再次連線,到了 2008 年陳水扁下台,共產黨對台灣的敵視頓失重心,近幾年,我聽到一般小民談論台灣時,夜市、台北捷運、墾丁、鳳梨酥漸漸取代了政治話題。說真格的,一半歸功於大規模開放台灣觀光,另一半是本地媒體的仇視指數也降低了。

那民氣要引到那裡去?只好由日本 + 安倍晉三接收了。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中國政府機關的作息

地稅局人員,制服類似軍服


看過一篇關於經濟的文章批評過:

在中國能賺錢的十份工作,政府就包了八份,馬雲又拿走了一份,剩下的人在爭最後一份。

先別論銀行、證券、能源、交通運輸這些絕大多數都抓在老大哥手裡,舉個例子,在中國大陸考駕照收費 5000 人民幣,折合台幣 25000 元,全部國營沒有民營,我看到一大堆月收入 2500 元的年輕男女趕考,考一張駕照要花他兩個月薪水,卻從未有人嫌收費太貴,聽到台灣收費也只是「噢!」一聲,也沒有民代讓你去抱怨價格太貴,所能做的就是接受。

在地方上的社交場所~咖啡廳,我認識兩個中學女教師,一個是黨員,在公立學校教書沒當班主任(導師),另一個是私立學校教師也是科任老師,兩人的薪資都在 3000 元上下,不同點是公立那一位可以把每週的課挪在兩天裡,剩下三天可以不到校上班,時間多還可以去想辦法賺別的錢。私立那一位也是課任,薪資稍高,但是剩下時間卻不能離校。現在私立那一位也在準備要考公務人員當公立學校教師 .......

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級城市有更開闊的天地之外,越到內地越往三四線城市走,公務人員就成了最穩定的保障。


我這幾年跑公家機關頗有心得,首先,在台灣街上一看到肩上有花花泡泡類似「軍服」的人員那應該就是軍人了,但是在中國可不能這樣看,中國滿街都是肩上有花花泡泡制服,警察、公安局、城管、保安人員、國稅局、地稅局 ...... 都是類似的制服,反而是真正的軍人很難看到,我發現初到中國的菜鳥常被這一點迷惑 / 嚇到了。

這些公務人員上班時間早上 8:30~1200,下午 14:30~17:30,跟台灣不同的是中午休息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到了夏令時期更長達三小時!

模擬一下,8月20日最熱的時刻你去三線地級市公家機關辦事,12:00 時間一到沒辦完,櫃台手一揮 ~ 你下午再來,那你只能等到下午 15:00 才能再次排隊,這三小時裡櫃台大媽回家做飯去了,你來自 100 公里外的縣城,這時只能就地找個地方吃午餐,然後找一家咖啡廳玩手機耗時間。

前面提到的櫃台大媽回家做飯去了,她小學、初中、高中的小孩中午時間也可以離校回家吃飯或到校外覓食(我相信中國之大,很多私立高中必有特殊政策,我確定的是公立學校中午可以離校),我觀察中國的高中生高一高二晚上沒有冗長的補習課程,他們是高三6月7日高考(我們的大學聯考)前,會有一段長達數月類似日本忍者 / 海軍陸戰隊式的的磨練課程。

話題回到國企!

在北上廣深,公家機關和公立學校的動作不是重點,被台灣人忽略掉了!但是在二三四線城市,他們的作息卻深刻影響整個城市,很多民企老闆是國企出身的,國企就是他們的客戶或供應商,他明白中午那段時間也作不了什麼事,那只好跟進!

前不久有人提出要國企上班四天半的建議,在中國,我認為這是一項好建議,因為可以促進跨省性的旅遊。

至於國企上班內容的話,就以前面那個女老師的案例形容:雖然有保障,同酬不同工導致很多不公平,以後有空再聊!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全國統一的一首音樂

孔老夫子有句話叫「禮失而求諸野。」實在非常有道理!

四線的縣城是我認為最接近真正中國面貌和結構的地方,這裡也有年輕人外流的問題,也有鄰鄉農村或他省來租居的農民,但是自己擁有房屋,過著穩定三代同堂或二代同堂的住戶佔絕大多數,這些人不裝客氣,他們奮鬥求生、愛恨情仇、吃喝嫖賭的故事就每天在你身邊上演,結構跟台灣5萬人左右的小鎮類似。

從之前提到一篇人口的流動可以推知這些縣城近 20 年遇到農村人口湧入加上地方官員喜歡土地重劃(你懂的!),面積瞬間擴張了 5~10 倍,變得有點亂了,常聽說很多純樸的阿公、阿嬤一出門就迷路回不了家。

我以前租過一個小區很特別,他在鎮政府旁邊,鎮政府還保有計劃經濟時代留下來的擴音器,每天早上 8:00 和晚上 6:00 會用標準的北京腔報時,聲音不大,整個鎮可能只剩不到 10% 的人聽得到,包括我。

報時我能接受!不解的是擴音器常常播放一首我完全「陌生的音樂」。後來去農村,農村擴音器也常常聽到這首「陌生的音樂」

有次我上網找一位我尊敬的高華 (1954~2011) 教授的資料,才赫然發現~這「陌生的音樂」原來是一首哀樂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陝北這個革命根據地站穩了腳跟。但是就在這一年,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締造者——劉志丹同志,在一次戰鬥中不幸光榮犧牲。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給邊區的文藝工作者一個重要任務:迅速創作一首葬禮音樂,用於即將舉行的劉志丹同志追悼會上。於是,以“人民藝術家”馬可(1918-1976,享有世界聲譽的中國現代作曲家。。。。。。。。。創作組最後結合了兩首陝北民歌《繡荷包》與《珍珠倒捲簾》的主旋律,稍加修改,並將速度降為“極慢”,成為一首悽楚動人的管樂曲,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樂”。

我問一位中學教師,她說從小就是聽這一首,毛澤東、鄧小平也只能播這首,縣城、農村的擴音器播放是要讓更多的鄰居知道,過去弔唁一下。

縣城裡告別式開始時間一定選在清晨至少8:00以前,農村可能排在6:00甚至更早,這一點就跟台灣風俗民情完全不同了,原因是他們告別式結束後要趕中午時間到縣城裡的火葬場處理,考量交通因素之後,愈偏遠的農村告別式時間愈早,缺點就是周邊居民必須要天亮前就受到這類喪禮噪音干擾。告別式千篇一律必須用錄音設備播放這首《公祭劉志丹》。

縣城裡普遍相信民不與官鬥,而且公安、城管、以及可以一大串告密的機關、鄰居都在附近,最好不要惹麻煩。政府要我們怎麼做?我們就照辦

到了農村裡就常常有擦邊球的演出了, 2017年我暫時搬到屬於農村的新港城之後,有一天清晨不到 6:00 我聽到的不是《公祭劉志丹》而是我熟悉的台灣歌曲《針線情》,而且是用真人樂隊演奏的《針線情》。

我眼睛還沒睜開就忍不住開始思考~

「可以這樣跟政府對幹嗎?」
「政府會干涉嗎?」

等到樂隊演奏的《針線情》停下來之後,我隱隱約約又聽到錄音機播放的《公祭劉志丹》

喔!這一天我還沒睜開眼睛就上了一課了,新港城的拆遷戶通常是暴發戶,往生者或許已經指名要聽《針線情》這首歌,但是家人並未把政府規定的公祭音樂拿掉,最好的方法就是公祭音樂維持小聲播放,但另外找樂隊來達成往生者的心願,萬一政府上門找麻煩的話,嘿嘿!哀家可是從頭到尾按規定播放《公祭劉志丹》喔!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聊一下「狼性」

去年有個會計背景的台灣女同事來中國支援幾天,第一天我帶他到某銀行縣城支行辦事,在前往銀行的路上,女同事問我「你是理工背景的,怎麼辦妥這些繁瑣的財務專業事項?」,我很有自信的咳兩聲說:「美眉,我幹過採購、業務,優點就是了解人性,我的辦法就是先去跟行長 / 副行長做朋友,搞清楚行長的個性,讓他「感覺」我們的投資案對他的業績有多少好處,就算我不懂,他也會(用他的資源)幫我搞到懂!!!」

接著車抵達銀行,我劈頭先問黃行長在哪裡?客戶經理露出驚訝的表情說:你不曉得行長被XX銀行挖到漳州去了?瞬間我的地位下降了三級,原本可以在行長室邊喝茶邊聊天完成的工作,變成要到大廳乖乖領牌一關一關接受刁難,接下來幾天,女同事對我在車上所說的話一直抱持懷疑的態度。


經過初次到中國出差的女同事抱怨提醒,我才猛然想起四線城市縣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城市,在這裡假設人人是老鄉,人人都懂一切。

車站在哪裡?在偏遠的城區,沒有指示標示牌,不過這不重要!因為沒有人去車站搭,那要去哪裡?去A十字路口,等我到A十字路口,真的有車在排隊,但是沒有任何車牌!!!!
數萬人都知道往廈門的巴士不是在車站也不是在A十字路口搭,而是在某高中門口搭,但是沒有車牌更沒有標示來車時間,更細膩的問題如週六週日幾點會加開?奇怪每個鎮民都知道! 
往廈門、漳州也可以搭黑D(包車),怎麼叫車?我撥網路上的廣告卻是空號,但是每個人手機打開都知道要撥幾號! 
麵店可以看到四五種麵條,還有多種小菜,就是沒有價目表!一切由你自己跟老闆談!麵吃到一半,,,,,,, 看到隔壁桌叫煎餃 ,,,,,,, 我說怎麼有煎餃?老闆回答:「你又沒點!」 
某市的公司註冊表格 / 流程進行修改,就在行政大樓公佈一下,連代辦公司都不通知。(註:李克強上台後,厲行行政簡化,但是常常一年內多次簡化,對民企反徒增困擾)


這樣的環境下,再加上人與人之間無數的不信任,你要了解人家那一套潛規格,成本最低的方法不是學習,而是去交幾個靠譜的地頭蛇朋友,我才能體會在中國「哥兒們搶付帳」的道理。有個實際案例就是我住處的燈壞了,請小區(社區)的物業公司委託修護,第一次答案是廠商三天後來修,價格自付!一小時後我請地方富商出面,答案是立刻到場免費修護。小區誠實回答是第一次聽我無閩南腔的普通話可能是「北仔」(福建歧視江西、湖南、四川民工的專用詞)所以敷衍一下。

從銀行、搭車、修燈的案例,總結就是告訴我們要「靠關係」,要「建立好關係」。

我所見中國大多數年輕人其實個性很溫和的,只有少部分在一二線拼命的年輕人必須採更積極的策略或手段,他們才能在不友善的環境比別人用更短的時間、更少的成本達到目的,自然就會露出台灣老闆記憶中他們也玩過的「狼性」。


在美日歐先進國家,改進方法是有一個資訊開放的環境加上人之間的信任自然可以降低成本,而不是讓更多人玩起「狼性」的遊戲。

只能說~中國現在有些不友善的環境跟「狼性」,喚起了台灣 60, 70 歲老闆們那一段美好的回憶!!!!

套句跟我年齡相仿同事的名言:「都已經做人了,為什麼要做禽獸?」

參考文章 : 吳曉波 : 蒼狼終將消失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如何浪費水泥、磚塊、鋼鐵

農村常看到的土磚窯, 看似已廢棄, 白天停工, 晚上還是繼續運作供應磚塊


前不久寫了一篇「 中國有哪些批評人士?」,前北大教授夏業良原本應該也在榜上,不過他已經在 2014 年初流亡海外了,去年他到台灣演講提到一些數據如下:


中國生產和使用接近世界一半的煤炭、水泥、鐵礦石、鋼材。
消耗占世界總消耗量40%的鋁和銅。
2010 年中國興建了18億平方米住宅,中國混凝土消耗量突破18億噸,占世界混凝土總需求量的 55%,是美國混凝土消耗量的25倍。人均消費混凝土1,400公斤,而世界人均混凝土消耗為 300 公斤。
從 1995 年到 2015年 的 20 年裡,中國興建的住宅面積已接近 85 億平方米,可容納3億人居住。

從這數據看來就是近 20 年來中國推動了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絕後?)的土木工程,當然他必須解決 1995 年時幾億民眾的住房問題,解決之後卻留下了不同說法 10~30 億平方米的空房(包括商品房和安置房,可能不含難以估計的自建房),原因為何?

這個問題還是分城市和農村兩邊看,城市商品房過剩是政府跟建商聯手行銷的結果,政府劃地賣地優惠政策加上建商蓋房,然後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哄抬用暴利價格出售,這手段台灣不陌生,只不過台灣還缺了一個急著賣地的地方政府。

為什麼地方政府那麼喜歡賣地?原因在中國稅制!!!這一點值得以後專文介紹。不要叉開話題,先回到今天的重點。

農村對資源的浪費不輸城市,原因可就沒人介紹過,中國有句話很有道理「窮山惡水,潑婦刁民」,因為書念得少的農民不相信政府,因此更敢跟政府作對!

案例一:安置房

假設政府宣布你家這個 block 要拆,政府決定改建安置房(原住戶優先分配,剩餘外售),政府同時宣布昨天已經拍了衛星照片,將按照片上的面積 / 樓層 / 戶籍人口,代入公式後決定要付給你家多少補償金,如果在上海這種高文明地區,住戶了解甚麼是衛星照片,他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計算機算補償金。

近 20 年為了不知多少個工業區,常有農村遭到搬遷,集體遷移到政府蓋的安置房,70% 的農民在補償公式尚未公佈前,就開始增建樓房以圖拿更多的補償金,原先守法的 30% 農民在謠言滿天飛的情況下,也硬著頭皮開始增建樓房。忽然發現還有空地呢?也拿來蓋新房子,村委書記以及更高階的官員拉開嗓門告訴大家:已經拍衛星照片(農民一陣沉默,這是什麼東西啊?)了,不要蓋了!但是多數農民不收手,政府決定在路上設站管制磚塊 / 水泥讓農民無法取得建材搞增建,磚頭黑市價一下漲了五倍,農民還是要蓋!!!!我問農民,錢呢?反正先借再說!

台灣新聞很喜歡提中國農村的暴動,你真以為是為了自由、平等、博愛嗎?相信我,請從以上的案例推演,假如村委書記跑路,捲款潛逃,補償公式改變,無法取得磚塊。。。。。那才是農村動亂的真正原因

吁~~~

案例二:宅基地

這種案例最常發生在都市邊緣的農村,宅基地就是一個村集體擁有的土地,所謂「集體」是指仍保留農村戶口的村民,如何運用土地必許獲得集體通過。

這樣的土地最好的結局就是被開發商看上,讓村民爆富!最糟糕的結局就是被開路徵收,想必賠償金有限,怎麼辦呢?農民的辦法就是先在宅基地上蓋上大型建築的水泥骨架,讓政府不要看上這塊地,如果建商看上的話可以立刻敲掉水泥骨架,我懷疑有用嗎?政府官員嗤之以鼻,但是很奇怪大多數農民認為有用!

另外還有一點是:很多在各級城市打工的農民賺錢回家後第一件是就是蓋自建房,照理講沒錯!但是非常非常高的比例都淪為低使用率的鬼樓。



每次我從福建福州到廣東深圳的高速公路上經過,滿滿的廢耕地上蓋著風吹雨打多年的大型建築水泥骨架,想到背後的故事~官員和農民的不信任助長了高耗能現象,不禁啞然失笑。

夏教授提出數據一部分就是這樣發生的。



聊一下大洪水論



今年初總統大選前劉仲敬先生對台灣的預言使得他在台灣爆紅,在中國他是一個靠網路崛起,學問淵博,底子很硬的業餘歷史 .... 嗯......預言家好了,他的代表作品是「2017 大洪水論」 以及一本已經發行的書籍《民国纪事本末》(1911~1949),對台灣的預言只是提出大洪水論時必須推演的一個小枝節而已。

簡單說明 2017 大洪水論,可以引用劉自己說過的兩段話做為概述


大洪水是秦政和總體戰過度消耗組織資源的結果,具有能量守恆的可靠性。在沒有白起和秦始皇的情況下,不可能產生大洪水。

所有紅教(共產主義)國家都必然一路高歌 “從一個偉大勝利到另一個偉大勝利” 地走鋼絲,最後迎來大崩盤。 紅龍(中共)的這種意識形態,註定了紅龍就像是一群蝗蟲,在成熟的麥田中大吃大喝,麥田吃乾淨沒飛到新麥田上就會被餓死。 45年的滿洲,78年的人口紅利,就是紅龍面臨原有麥田吃完困境時新找到的麥田。而現在,貴國的人口紅利基本吃完,紅龍急需一塊新麥田,而最近最可能被貴國收入囊中的麥田就是港台。 紅龍要想存活,那麼勢必要吞下港台,用港台的麥田養活自己,但時間不等人,2030年前不完成吞下港臺的動作,就永遠不可能有機會了。因為根據貴國的人口結構,2030年是老齡化問題徹底爆發的時代,人口紅利完全變成人口負債。

劉是學醫出身的,有些用詞或許理工科的比學歷史的更能理解,"總體戰過度消耗組織資源"指的就是低效能的計劃經濟模式,所以統計顯示近 20 年中國耗用的水泥、磚塊、鋼鐵以及能量都遠遠超乎其他國家經驗值,動員式的高成長加上低效能勢必伴隨著呆帳以及各種資源的破壞,如果再加上資金外逃因素的話?來一場經濟危機絕對是無可避免的!請注意~我用無可避免四個字,偷偷的告訴大家,在中國境內,我認識的銀行行長,政府官員也都這麼想!只是~~~這場危機規模會有多大?


基於資訊不對稱因素,中國朋友對政府的信心大於台灣老友,2013 年以來兩個因素挑戰了眾人的信心,一是大家身邊的景氣確實變差了!最明顯的指標就是房價下跌(一線持平、二線小跌、三四線大跌),二是習近平架空了懂經濟的李克強採取策略明顯獨裁偏左(國進民退,更中央集權,效率勢必更低落,參考案例:國企大樓改革),讓高學歷人士質疑未來,民間發生的事大家(包括底層官員)都很清楚,這樣的環境下,有人提出大洪水論誘發的迴響遠遠超過 2001 年章家敦那一次,以及更早期李登輝提出的七塊論。

我一直記得上一篇秦暉教授的問題


像這樣「玫瑰色的美好社會,為什麼遇到朝代更替或宗教因素之類的社會動盪(如張獻忠之亂,太平天國之役)時,動盪的程度和人口死亡率會遠遠超過外國?」也就是說為什麼一旦失序,中國農民戰爭的慘烈程度會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先定義一下上一次的動亂是那一次?考量死亡人數,大躍進加上文革應該合算一次吧,在過去宋元明沒有的國際秩序箝制下,難道這樣大型動亂會來得如此頻繁嗎?

首先「這一群蝗蟲」規模遠比以前要大,加上劉仲敬看法是 1989 年之後中國打了近 30 年的順風球!國際上不仇視中共,內部策略方面:鄧小平的不稱霸,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把富人納進來當黨友),朱鎔基的扶植民企,對於延續共產黨的生息都是很正確的策略,但是最近十年明顯開了兩次倒車,一是胡錦濤的國進民退,壓縮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二就是習近平上台後背棄鄧小平的不稱霸政策,拉高民族主義跟美日叫板對抗!這兩個政策都是政府又親自插手玩起"總體戰過度消耗組織資源"。表面上民族主義快感的背後,真正看得懂戲的人心裡是很毛的。


我個人是認為人民幣貶值無可避免(最近拿手上的人民幣狂買偏遠各省紀念品),不跌就像畝產萬斤一樣違反基本常理了,中國說法叫逆天了,但是會不會出現劉仲敬筆下那麼慘的狀況?和西方社會比起來,中國有三個抑制崩潰的優點,一是資訊不對稱,二是 2006 取消農業稅讓這十年來農民還算聽話,三是城市居民愛財求穩,我持比劉保守的態度,等著戲吧。


配合這一篇:下一篇針對水泥、磚塊、鋼鐵的耗材低效能寫一篇

參考 : 假如洪水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