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1999年舊文】北京雜談



筆者曾在 Discovery 頻道上看過一位美國女性社會研究者以5年的時間走遍了中國大江南北,從黑龍江到雲南,她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中國各地人文風俗的差異比起整個歐洲大陸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大家是否和筆者有相似的感想:從電視上看大陸人長得都差不多,差異到底在那裡呢?去年筆者有機會到中國大陸待了一段時間或多或少也有些心得,就以此篇幅來談談這個主題吧。 

首先從筆者最有心得的北京人開始,在此之前先談一下北京的地理歷史,北京的天然環境氣候乾燥,來自內蒙的風若遇到水氣有時真下起泥雨,地理方面,比台北大數倍的市區內沒有一條水量可比基隆河的河流,四周望去看不到任何一座山,等你乘車數小時好不容易看到了,卻也是雜草稀疏,寸「樹」不生的荒山,數百年來北京人以植樹造林來補救前述的不足,這點台北可真要學習人家,有個國營單位的牆上這麼寫著:「單位周圍不種樹,就不是黨的好幹部」。 

閒話休敘,北京最初在北宋時金人已有發展雛型,元初忽必烈自蒙古南下看上這片平地建城名曰「大都」,今北京重要的古蹟則多在接下來的明朝時完成,包括位於北京市正中央的地標紫禁城,在城北郊由開國武將徐達所建的長城,大家熟知的天壇以及較少耳聞的地壇、日壇、月壇。接下來的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位134年期間,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且無戰亂的時期,使他們可以好大喜功的修皇宮、立碑誌、封王侯,於是皇室蓋大皇宮如:翻修紫禁城、建圓明園、頤和園、雍和宮…..。王侯則在自家搞小皇宮,看過紅樓夢嗎?如果到了北京導遊帶你去大觀園(確有這地方)那這人就外行了,當初曹雪芹腦裡的藍圖是恭王府,從我的定義就是一個封做恭王的皇族叔伯搞的小皇宮。當時北京居民的組成就是這些整天溜鳥、喫茶的皇親國戚,以及從各省來北京靠手工藝、飯館、藥鋪、算命、雜役等討生活的漢人,有句話說「東富西貴,崇文窮宣武破」,意思是紫禁城兩邊富庶的東城、西城區也就是上述小皇宮所在,南邊崇文門、宣武門外住的則是靠一兩毛的毛利養活全家的外來移民,然而有名的同仁堂藥鋪,便宜坊、全聚德烤鴨,滿福樓、東來順涮羊肉,亨得利鐘錶店可都是發跡於此的! 

坦白說身為首都,數百年來北京的生活比起窮苦的中國還算是不錯的,因此樂觀的北京人生活步調悠閒全用嘴巴做事,聽過侯寶林或魏龍豪的相聲吧!?標準的京片子配合誇張的表情,你是否會覺得很假?在北京你身邊可是隨時都在上演這種戲碼,我在北京的胡同裡就看過這麼一幕:有個買西瓜的懷疑販子磅秤做假,兩人當場吵了起來,半小時後我再次經過….還在吵!旁邊還多了一些群眾,有人調停、有人發表評論、有人看熱鬧、我拍胸脯請您放心好了,就算鼻子頂在一起也沒有人會動手的。 

嘴巴的第二個任務是吃:在北京除了麥當勞跟肯德基很難找到像台北可一人用餐的快餐店或小吃店,滿街盡是須點菜的飯館,依北京人的作息表,晚餐可是7點到9點半間的一件大事,幾個好朋友一面用餐一面喝白乾(二鍋頭或五糧液),一面上演前述的相聲秀。在北京晚餐飯局落單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外地人每天下午就得忙著打電話湊桌,否則你一個人能吃下一隻烤鴨或一鍋涮羊肉嗎?更痛苦的是保証鄰桌一直盯著你看,搞不好還以你做下一局相聲的話題呢! 

嘴巴的第三個任務是八卦:這點台港的記者都得磕頭膜拜,有次筆者到一家國營福利社買電池,幾個大嬸興致勃勃的聊著誰家的媳婦如何如何,根本無視於客人的存在,當時筆者生平第一次上國營福利社,連如何拿貨付款都不會,只得去打斷她們的對話,或許是筆者一副老實相且一看就知道是外地人,結果是當我離開時;那個媳婦的一切除了電話號碼我都知道了。

有句話叫「京油子,衛嘴子,保定鎮的狗腿子」,意思是北京人說話處事最油滑,天津人最好辯,河北省首府保定則以出漢奸聞名。我談了這麼多北京人的嘴上功夫卻不談其他,因為我對北京人的結論和其他地方人的看法一樣:「光說不練」。京油子的優點則是親切好客及高文化水平,北京人有點像以往的眷村居民,因為好管閒事而拉近彼此的距離。其次,正因為是皇親國戚的後代,真可用臥虎藏龍來形容,一位住在陋巷裡的機場保安可以寫一帖「將進酒」送給你,高中畢的廚師卻可教你如何選石頭,授一課中國字的藝術,刻篆文印章當副業,一個計程車司機聽到你正要去天壇就要同你討論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最後不忘想託你買李敖的書……。 

北京和台北一樣:外來人口佔非常高的比例,從忽必烈到江澤民,沒有一個王朝的主人是在地人。首先從比例最高的東北人開始,照我聽到的說法:東北人大多是源自山東半島的漢族渡海移民與當地的滿族、朝鮮族混血而成,因此比起方頭大臉的山東人多了一份洋味道,看過清宮格格的畫像吧!皮膚白皙、細眼、高額頭、這就是三分像俄國人的滿人,台灣有半個現成的例子:胡茵夢。朝鮮族顧名思義和韓國人同種,上一輩同時會講韓語和普通話。

一般說來東北人和山東人個性相近,忠心耿直、民風剽悍、前者如張學良,後者有孫立人,再用以下二例說明:一位黑龍江美眉告訴她老爸她交了一個有錢的台灣男朋友,這位大叔聞訊拍桌大罵「妳知道那都是蔣介石搬走的黃金…..」。另一例是有次筆者和幾個東北人用餐時冒出一句「沙西米」,突然全桌動作暫停,用驚訝的表情問我「在台灣李登輝有教日語嗎?」,順便提醒一下這兩地人也是最仇日的,至今仍直呼鬼子而不名。北京的武警和保安幾乎是東北人的天下,歷年中南海的保鑣則非山東人不用。

武的方面看北方人,在文的方面可就是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天下了,從范仲淹、方孝儒、翁同龢到蔡元培、魯迅、胡適之、梁實秋、徐志摩、朱自清、周恩來乃至當紅的江澤民、胡錦濤都是,明清兩代進士這三省占70%,直到今天北京大學仍以江、浙人數量高居第一,照中國史專家費正清的說法是:這三省所在的長江三角洲是中國唯一不須和生存環境搏鬥的地方,人們比較有閒功夫讀書。

記得國中歷史課本上的周文王、秦始皇畫像嗎?當時覺得古人畫圖技術真差,那有人長這樣子的,面露兇光殺氣騰騰的鳳眼附著一個大眼袋,現在我確定那畫圖師傅的功夫沒話說,在北京到正統陜西菜或山西菜的餐廳用餐可讓您有如置身春秋戰國,因為這兩地也就是數千年前的中原。另一個記憶是小時候看黑白記錄片總覺得大陸女人長得不好看,圓臉、四肢肥短,裹著棉襖騎在腳踏車上令人捏一把冷汗,我可以保證那記錄片是在河南拍的,舉個代表人物:桌球女王鄧亞萍。有次我把一位具以上特徵的服務生認成河南人引起她不高興,然後她驕傲的說自己是來自內蒙的蒙古人,的確,蒙古人特徵也是一張大餅臉,比起俗俗的河南人多了一股草原兒女的豪氣及眼角的一份笑意。

除了蒙古人另一支常見的少數民族是來自新疆的維吾爾人,外表看來像是海珊或何梅尼身邊的白種人,男的在街上賣新疆烤羊肉(密度有如台北的鹽酥雞),高挑的維吾爾美女則在各夜總會做模特兒表演。談到美女可能很多人興緻都來了,有位世居北京 60 年觀察各地美女也一樣多年的先生告訴筆者,他的心得是中國有三個半美女產地:東北、江蘇、雲南,稱得上半個的則是西安,東北妞身材好,江蘇妹妹臉蛋漂亮,雲南姑娘則豔得讓你不敢正視,問我準不準?那只有請您自己去觀察了。 

中國大陸人力過剩相當嚴重,沿海內地差距懸殊,四川這個奇怪的窮內地卻有上億的人口,在成都大學畢業,分發國營單位一個月400元(人民幣/台幣=3.9),到深圳當飯館服務生卻可拿 800 元,到北京外商公司更可拿 1800 元以上。雖然沿海各地都有保護在地人的措施,但四川人您到那兒一抓都是一大把,四川人通常骨架小,一副機靈的小辣椒模樣,天生條件差但韌性強,在地人不願做的事保證有四川人願意接手,和四川人完全相反的是上海人和廣東人,這兩地居民不用普通話交談,且排擠外地人,上海阿拉除了嘴皮子之外還多了一份生意人的狡獪之氣,在北京常覺得「這麼好的商機怎麼沒有人想到?」,在上海則是「這種鬼主意他們都想得出來!」,廣東人給人的印象是滿腦子都是生意都是錢,似乎是香港人教的。 

聽大陸人談起奸商除了阿拉十之八九要扯到湖北人,有云「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但一說是湖北商人近年勢力沒落了,筆者無緣見識。而讓筆者有機會親身見識則是廈門人,台灣人走在北京街上就好像鞏俐走在台北街上,周圍馬上可以查覺您是外地人,這時有人操著閩南語來和您認老鄉,掏出名片寫著「台北市中山北路…..」,正當您想淚汪汪前,且慢且慢…..,先提一下你是基隆市北邊的彰化縣人看他有何反應?若他眉頭沒皺一下,只想快快找你到他公司喝茶,那這人鐵定是廈門騙子了,在北京就聽過有人因此遭到綁架勒索的事。

最後應該來談談大陸人是怎麼看台灣人的,一位年紀相仿的小姐直接問筆者:台灣的教科書有無抹黑大陸?

「好像說有位反共義士的媽媽吃草根….」我坦然回答
「喔!我們書上有張圖是一個穿山地服的姑娘站在阿里山上望著大陸流淚」 

然後是一陣尷尬的乾笑聲。老一輩對台灣的第一印象是阿里山,年輕一輩則是張惠妹,剛開放時單打獨鬥的台商素質普遍偏低,擺出的闊樣留給當地人不好的印象,近年則多是隨專業公司派駐的技術人員,年紀降低、素質提高,印象嗎?「還行!」台灣人在當地的故事不論是喜劇或悲劇,社會寫實片或感情戲,筆者倒有一籮筐不及備載,有機會再聊。 

在大陸大城市裡到處都有保安(警察),治安不錯,但出了城外就是另一個世界,沒有當地有力人士陪同切忌單獨行動,因為您的言談及穿著想必太醒目了,若遇到水平較差的人閃避為宜,更忌諱一對多以免被「林滴娟」了。若遇到知識份子首先還是得尊重別人,知識份子的共同點是民族自尊心都非常強烈,照台灣的說法就是「泛政治化」,聽到黃皮膚的空中小姐用英文交談都要嗟予喟嘆,無限上綱到「帝國主義刀俎我大好山河愚化我炎黃子孫關係國家民族世代興亡的千年春秋大業」。 

大陸近年來經濟的進步真讓有些人以為快「超英趕美」了而露驕兵之相,筆者的看法是蓋摩天大樓有錢就可以,但人民素質的提升卻不是一兩年就可以辦到的,中國的基礎科學有一定的根基,但在小細節上的「品質工程」仍有的拼,此外知識份子對一些資本主義的產物如:股市、浮動匯率、供需決定價格、景氣循環、顧客至上等認識仍相當模糊,瞭解這種事不是靠標語或靠書本教育,通常是在開放媒体,開放自由遷徙的環境下讓人民以TRY ERROR的方法學習的,想到這裡不知各位看官的預期看法如何?讓我們陪李先生一面戒急用忍一面繼續往下看吧。



註 : 這是 1999 年寫在前公司刊物上的文章,那家公司後來跟我不歡而散,最近尋獲這篇文章,不做任何修改,直接留下來做底稿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